马其顿是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小国,国土面积才25713平方公里,但该国人均GDP却在5000美元以上。当我们驱车从保加利亚进入马其顿,首先见到的是迎风飘扬的马其顿国旗。马其顿国旗呈红色,正中有一轮金黄色的太阳,太阳光向四周放射出八道光芒。听李导说,太阳是马其顿民族的象征,马其顿人血性刚烈,为了自由的天空,甘愿献出自己的鲜血与生命。
我们的中巴进入马其顿首都斯科普里,这座城市四周皆有高山环绕,一条波涛滚滚的瓦尔达尔河穿越而过。沿街的建筑相当古典,始建于15世纪穆斯塔法帕夏清真寺,以木雕艺术著称的圣索菲亚教堂和特蕾沙修女纪念碑及巴尔干地区最古老的火车站,都让人感受到中世纪的遗韵。而圣索菲亚教堂里的壁画,至今保存完好,被当地人称为文化瑰宝。我们本来要参观当地的报社与电视台,但导游联系后,无奈地摇摇手:“他们说上午太忙了,但谢谢你们!”
我们重点参观了马其顿国家博物馆,当地人称其为战争历史博物馆。博物馆规定是每半小时接待一批客人,我们在大厅内等了20分钟,一个叫伊利亚的帅小伙引领我们走进了博物馆。作为讲解员,伊利亚是十分认真的,他希望每个观众都到齐后才开始讲解。馆内陈列着诸多蜡像,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作为背景的树木、刀剑、房子、家具也仿佛与真的一样。伊利亚站在一个塑像前不说话,几乎让我们难辨谁真谁假。
马其顿国家博物馆展示的历史,其实是一部战争史,先是马其顿被土耳其占领,幻灯片中展示了残酷的战争画面,蜡像馆内有神父、骑士、军人、市民与农夫等形象,由于战争,当地人民的苦难生活一一奔泻到我们眼前,如拉车、提竹篮、耕耘农具……馆中的油画也相当精致而逼真。馆内还展示了马其顿人的觉醒与斗争场面,在不同时期召开的各种会议实景;为国殉难的战士与马其顿的新生。伊利亚前后讲解达一个小时,他的讲解充满了感情色彩,尤其他讲到今天马其顿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更是喜形于色。
我们参观完毕,便逛马其顿老城。老城街道其实是一个大的艺术品市场,琳琅满目的小店出售首饰、瓷器、铜像、木雕、皮革、服装以及各种欧洲古玩,还有不少快餐店、酒吧与餐馆也掩映其内。几个画家正在兜售自己的水彩画,而擦皮鞋的小工满脸堆笑着要为过路客服务。
我们在一家小古玩店内,找到了中国与日本的瓷器,还有战争年间留下的小刀与勋章,最让人玩味的是土耳其的地毯与挂毯,还有前苏联、前南斯拉夫的一些武器,都显示了战争留下的遗迹。
我们午餐是在一家当地小餐馆各自点菜。我对着菜单上的照片一一比较,花了8欧元,点了一盘由猪肉、蘑菇、土豆、西红柿与薄饼组成的拼盘,看照片上的量并不多,但当服务生送上来时,我顿时傻了眼,原来是一个很大的肘子,我一看就饱了,这分量足够三个人享用。价格倒不贵,这份菜在上海用8欧元是绝对买不到的。
在离开马其顿前,我们又驱车来到塞缪尔王城堡下,那里有一座古希腊剧场,一些座位还保留着。我站在奥赫里德山上极目远眺,奥赫里德湖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花一天的时间来观察一个国家,当然只能是走马看花,但马其顿的风俗人情已让我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新生以及它未来发展的灿烂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