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最热闹的是食街,从上午10点到晚上9点,人山人海。去前乱八告诫大家:一不能挂包包,只靠衣袋或腰袋;二要自备碎银,10元一张的带上一叠;三要上厕所彻底排空;四不宜结伴,走脱的情侣一箩箩,要结伴得系根红绳。
200米长的临时食市立在马路中央,上面画着岭南风格的青砖瓦楞,一正一背聚集了过百款广府美食,参展单位是特色酒家及老字号,今年还有台湾食店。大块肉的有均安蒸猪、红烧乳鸽、德国猪手。连汤带水的有萝卜牛杂、煲淋莲藕、西关濑粉、老北京爆肚、碗仔翅、陈醋凤爪、豆腐花、猪红汤、潮州手打牛筋丸、香港濑尿牛肉丸、盲公丸。铁板上煎的有蚝仔烙、铁板鱿鱼、澳洲草饲牛扒、黑椒鸡扒。竹笼蒸的有避风塘猪肠卷、湛江生蚝、粉丝扇贝,甜品有红豆沙、龟苓糕、双皮奶、姜撞奶。稍为干手净脚的有咸煎饼、葱油饼、腐乳饼、马蹄糕、萝卜糕、糯米饭、脆皮香蕉、泰国榴莲酥、葡国蛋挞、卤水鸡翼、焗蚕虫、芝士焗番薯等等。各档自带喇叭,王婆卖瓜之声铺天盖地,仿佛满天馅饼降临。
印象深的是竹蒿粉。用最传统的手磨米浆,平底大竹箕隔水蒸成。蒸好时米浆凝固成一块白布样的粉皮,先把这粉皮搭到竹蒿上晾凉,再一块块像布一样叠放于另一只大竹箕上。客人吃时,掀起一块,自然分成片状,堆放碟中,淋上滚烫的牛腩汁,又白又软又爽滑。每一粒牛腩就收10元。
最具观赏价值的是台湾蚵仔煎。师傅是小伙子,双手持一对木柄小铁铲,面前是一只长方形平底铁板镬。刷油,倒一勺新鲜牡蛎仔,8至10只,煎一阵,打一只鸡蛋,把蛋浆划匀覆盖着牡蛎仔,两面翻煎,再倒一勺番薯粉浆,把鸡蛋和牡蛎罩着,粘成一张大饼,放上一把生菜叶,把大饼四面裹折起来,成一块方帕,再双面煎。旁边的高山族阿姨已经手持纸碟等着,先装一勺番茄酱垫底,接过小伙子铲来蚵仔煎,往上面再淋一勺番茄酱一勺蚝油。霎时间,蛋黄色的蚵仔煎变得又红又褐,喷香喷香,每份20元。由于客人太多,小伙子四份一起放平板镬上煎,各据一角,两把铲子此起彼落此翻彼覆,十足一场魔术,直让人目迷五色眼花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