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3年至今,“二哥”黄晓明的演艺生涯可说是顺风顺水。自去年获得金鸡奖和华表奖影帝称号后,他的片约一直不断,还被大导演吴宇森、张之亮和尔冬升看中。这个月,他参与投资并主演的彭浩翔新片《撒娇女人最好命》将上映。下半年,他加盟的新片《太平轮》《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暴疯语》也将上映。不可否认,从《中国合伙人》开始,“二哥”的演艺事业正如日中天。
“二哥”爱较劲
黄晓明的“二货”精神,更多表现在“较劲”上。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时,很多人说他不是个“演员坯子”,他就在基本功上找突破。“我很不习惯老听别人那么说,就选了很多戏,其实压根儿不适合自己。”黄晓明说,“这些戏提升了我的表演技巧,算是一些新的尝试。”不过,别人看了这些戏,又说他只凭借外表做“花瓶”,于是从2009年开始,黄晓明开始寻找各种能让大众忽略自己长相的角色:《风声》中的变态日本军官、《叶问2》里憨头憨脑的大师兄、《中国合伙人》里有些“轴”的成冬青……
“《风声》之前,我不太敢接触反面角色。因为前几年,我一直被否认、被嘲笑,大家对我有各种各样的不满。我真的想过不当演员,但还是不甘心。”最终,不服输的“二货”精神占了上风,黄晓明开始尝试多元化的表演风格。《风声》让他尝到了一些甜头,让观众对他的“花瓶”印象有所改变。去年的《中国合伙人》,让黄晓明凭借“成冬青”一角成为“金鸡”“华表”双料影帝,这让他无限感慨:“成冬青不就是我自己吗?”从“屌丝”成长至今,黄晓明青葱岁月里的那些坎坷,都成了他今天成就的基石。
“二哥”运气好
不说长相,“二哥”能结缘演艺圈,按他自己的话来说“简直是个笑话。”小时候,黄晓明个性内向、单纯,不爱说话,也不爱跟人交往。“所以我对很多事情都不了解。当时他们叫我考‘北电’,我以为跟电有关系,北电北电,不就是个发电厂么?”黄晓明的父亲是电力系统的职工,所以“二哥”没多想就去了。结果进的是电影学院,当上了演员。
考电影学院前1个月,“二哥”又出事儿了,他的脚被一辆吉普车压了一下,于是只好拄着拐杖进北电考场。打那时起到现在,黄晓明的脚骨共断过2次。后一次是2012年拍摄《白发魔女传》时,他从钢丝绳上掉下来,脚上被打了几颗钢钉,在床上躺了40天——那也是这3年来黄晓明唯一一次“奢侈”的休息。“每次我都觉得,完蛋了,我的脚该废了吧!结果每次都没事儿,算我运气好。”
采访中,黄晓明不止一次地说“老天对我很好”,懂得感恩是“二哥”的特别可爱之处。他记忆力很强,别人给过他的帮助他很少会忘记,“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天生的演员,我一直记得北影的崔新琴老师对我说过,演戏要先学会做人,这样才能走得长远。”
“二哥”会赚钱
2011年,黄晓明离开华谊兄弟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投资了影片《匹夫》《中国合伙人》和电视剧《精忠岳飞》。今年,工作室参与投资的电影《撒娇的女人最好命》即将上映,黄晓明担任出品人的《第一桶金》也将开机。经历了2年调整期后,黄晓明以3.92亿元人民币的收入,位居2013年度最赚钱明星榜首。
累不累?当然累。“但既然决定了,我就要坚持做下去,这么多年我也习惯了‘累’”。黄晓明告诉记者,演员签约公司的时候很省力,因为公司会观察他的潜力和特长,替他规划好演艺路线。一旦成立了工作室,不论结果好坏都得自行承担,压力陡然加大。“而且我的肩膀上负担着我整个工作室的‘家人’,我得让他们过得好。”
赚了钱的“二哥”时刻记着“广结善缘”,这是他生命里的贵人、北影的崔老师教他的道理。黄晓明把大部分钱花在慈善事业上,从2009年至今,他个人捐款捐物已累计达1400万元人民币,联合慈善机构、企业等捐款8500万元人民币,并拍摄了多部公益影片。
本报记者 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