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幽默雕塑、功能雕塑对城市的意义分析
     
2014年05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要“活”就离不开创意之灵
——幽默雕塑、功能雕塑对城市的意义分析
瞿志豪
■ 英国伦敦运河河畔的卷曲桥完全卷起时,就像一个大型的八角盘
■ 防汛安全的机械设计方案也能充满设计感,成为城市风景(设计图)
■ 河面上只露出手指和鼻子的女人似乎在讽刺着岸上的人们
  法国艺术家卡塔拉诺创作的世界著名雕塑《世界公民》看起来像是两个表里不一的上班人
  大街的阴井盖里突然钻出一人,恶作剧地把一位路者差点绊个狗啃,这不是哑剧,是雕塑
■ 英国伦敦运河河畔的卷曲桥如弯月般优美
  ◆ 瞿志豪 文并供图

  ● 编者按

  设计之都的别名也是创意之都,城市生活需要各样的创意来支撑,上海自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以来,对于城市创意设计的思考就不曾间断。雕塑作为创意名词下的具体实践,设计之都是否重视幽默和城市功能雕塑,并以此加速塑造国际大都市和创意城市的形象,这关系到城市印象是否能“活”起来。

  雕塑是城市不可或缺之灵魂

  ● 城市之雄需要大楼,城市之媚需要时尚,城市之幽需要绿茵,城市之活需要人文,所有的这些构成了现代城市的要素。但是在完成这些要素的同时,更不能够缺少的是城市的雕塑,因为它是城市之灵。

  现代城市的雕塑有多类,其中写实的雕塑最多,也不乏幽默的雕塑:写实的雕塑通常用来记人、记事;幽默的雕塑则有不少夸张甚至带点抽象的。幽默是人类交往活动的最高表现境界,雕塑的幽默同样是来自这个城市人的文化的成熟和对生活的自信;但是现在还有一种称之为功能雕塑,它是出自市政工程或人民生活的直接需要和实用,但被加入了美学的创意后,成为了城市新型雕塑的趋势,甚至是现代城市的一种时髦和追求。

  我见过很多种类的雕塑,但却钟爱幽默的雕塑与城市的功能雕塑,我曾经去过一些国家的城市,凡给我直接留下印象的,一定是这个城市里的幽默雕塑或具有独特创意的城市功能雕塑。

  雕塑的伟大,就在于它从开始到结束都是设计者创意的结果,离开创意的雕塑是死的雕塑。创意的伟大是无中生有、出其不意、给人的思维予以冲击的,而创意的效果是通过意的品味却又感到它是那么符合客观,符合人性,由此给人启迪。

  幽默活跃街头创意愉悦大众

  ● 城市雕塑未必一定要去诠释深奥的哲理,城市工作的人常常很累,他们特别需要释放生活,幽默的雕塑可以有这样的作用,它也活跃城市的气氛。更有时候,雕塑能成为城市活着的象征。

  我一直对置于联合国总部门口处的那管枪的雕塑者有很深刻的敬意,简单一个枪管被结扎起来场景,让人感觉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但转念一想却又格外现实,艺术家就是想通过艺术的幽默和夸张告诉好战者,人民不喜欢战争;我还在英国的大街上看到有一个类似通天柱的雕塑:在柱梢上有行走的人群正走向天际,在现实的繁华闹市和窜流不息的人流之间,突然出现这样一条通天的路,我们会想他们去哪里?还会回来吗?答案未知,于是幽默变成悬念,这就是幽默艺术的成功,幽默达到效果,城市的魅力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加强。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厅附近有一条河,河面上有一位即要下沉的女郎,她面目似惊又似笑,让你的救人之心徘徊在怜香惜玉和幸灾乐祸之间;又如在大街的阴井盖里突然钻出一人,恶作剧地把一位路者差点绊个狗啃,你若在不经意的回头中真会被这瞬间的场景吓得忐忑不安。有些城市的意识流雕塑更是诙谐无比,美国洛杉矶大街上有一个沉思的行者,竟然把头伸进了墙里却自己全然不觉;法国艺术家卡塔拉诺创作的《世界公民》是世界著名雕塑,对它的解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看这位公民好像心胸如海之阔,提包正在走向远方,但是他却身心并未同行,于是雕塑的幽默其实是对口是心非的人的莫大讽刺与鞭挞。

  所以我想说,雕塑是活的城市的象征,因为这样的城市才真正创意不断。

  由经典到当下也需更新换代

  ● 如果将经典的雕塑称为第一代,幽默雕塑可以算第二代,那么第三代是什么?我认为是城市功能雕塑,功能雕塑是科学时代的发展必然。人类的科学技术进步也正在促进城市的艺术的新发展趋势,幽默雕塑到城市功能雕塑是城市雕塑进步的又一个里程。

  上个世纪法国卢浮宫广场的金字塔建筑(在广义上建筑就是城市的功能雕塑)到蓬比杜艺术中心工业管道布满的外墙,正式掀开了城市功能雕塑的崭新一页。有一个最典型的功能雕塑是坐落在英国伦敦运河河畔的卷曲桥,我相信设计师首先是一个工程师,因为他娴熟地应用了机械学的四连杆机构原理和液压控制系统,在桥不用时把它卷曲起来,像塑在河边盘卷的八角盘,需要时,机构中的液压缸缸臂收缩,此时卷曲盘像刚苏醒的姑娘,在河的一侧伸着懒腰缓缓地舒展成水平直线,成为两岸来往的过桥,这个创意真是美轮美奂,喊妙称绝;在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的植物园广场上,有一座叫做水钟的功能雕塑,高三米五,初看以为化学反应用的玻璃器塔,其上左侧串挂着十二个大玻璃球,每球表示一时,右侧串挂着三十个小玻璃球,每球表示二分,大小球之间有许多玻璃管联通,一个机械摆有节奏地摆动着,于是清澈的颜色液体在管中流淌。设计师是法国的物理学家,他应用水的吸附原理和摆的运动,将水从水槽中慢慢吸起,逐渐灌满小球大球,完成记时。过路人都对此感到好奇而驻足观望,许多学生都饶有兴趣地研究其原理,爱科学的萌芽可能因此点燃。

  功能雕塑之所以成为现代城市的发展,因为它既完美了城市景观,又反映了这个城市人群的科学理解和创新能力。笔者在上海世博会期间被相关市政部门邀请去做过一个防汛安全的机械设计方案,这个装置位于苏州河河口的外滩,它要用机械动作去完成二闩十二米长总四吨重的防冲撞门的启闭,我也试图把它做成一个城市功能雕塑。我从废旧机械零件构建城市雕塑的创意中得到启发,在设计时将轮系最大直径放到十二米,构成像机械零件的一种堆砌,并认真考虑了与外滩景观的尺度关系,配以艳丽色彩,在岸上看去犹如一组奔腾的轮子,达到表现上海老工业基地的寓意。

  我想,上海正逐渐成长为名副其实的“设计之都”,这样的幽默雕塑和功能雕塑应当在今后更加发挥出力量,让人能从雕塑就感受到城市的活力,读懂上海的城市文化。

  (本文作者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副校长、机械制造专家、教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新民画廊俱乐部
   第B08版:新民拍卖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夜光杯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连载
   第B15版:新民俱乐部
   第B16版:目击
要“活”就离不开创意之灵
新民晚报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B02要“活”就离不开创意之灵 2014-05-03 2 2014年05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