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有着8000年的历史,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品种之一。从周秦鼎、炉、壁、棕等对仁、义、容、理的“道德诉求”,到宋明梅、兰、竹、菊等对逸、清、妙、神的“文化诉求”,再到今朝身体、情感、精神、审美等对感、悟、悦、理的“人性诉求”,这种“诉求”,形式在变,内质永远不变。中国玉器从神性、王性、权性、道德性、文人性和民俗化的演变历程,都代表着每一个时代的政治、道德和文化的需求,她在“创新”着每个时代不同功能需求的同时,重重地琢刻下中国文化不可磨灭的印记。
作为玉石之美的创造者,当今的上海玉雕艺术家们吸收着中国书画、金石、瓷器、木雕、皮影等优秀传统样式,借鉴了西方透视、设计、造型等当代审美理念。在题材的传承、转化、创新上极其丰富,工艺的发扬、理解、运用更加出神入化,思想的发现、嫁接、勇敢和责任无愧时代,显示了“海派”玉雕精英们的整体实力。他们在坚持作品原创性、创新性和引领性的基础上,强调作品的主题创意、雕刻工艺和材质运用。同样的品种,在思想、价值、审美、情趣表达上,上海玉雕“新人”更多、“新品”也更多,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探索,创造出了既有中国传统道德诉求,又有现代普世价值的众多“新意”玉雕,重新诠释了中国玉器的含义。其中,刘忠荣的极致工艺、吴德升的现代审美、于泾的艺术表现、易少勇的阴刻技艺和翟倚卫的城市情怀,都为这个玉雕艺术高峰添上了强烈的时代“创新”印记。同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崔磊坚持艺术家的责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以现代设计理念创造性地在和田玉材质上组合传统文字、图饰、题材和内涵,创作出既有中国传统语言、又有当代艺术审美的“新品”,让人耳目一新;中国玉雕大师黄罕勇的瑞兽作品看似极其传统,但从中传递出的大小对比、简繁合理的现代审美别具一格,使得民俗诉求有了时代的新意;而中国玉雕大师王金忠的“弥勒王”作品,又以丰富的皮色、简洁的造型、精细的工艺和祥瑞的寓意,打造了玉雕新饰品的价值。“玉龙奖”作为上海玉雕的风向标,历来秉承发展、挖掘、展示上海玉雕界“新人、新品、新意”的宗旨,为“产业复兴、文化复兴、民族复兴”努力探索。
5月4日至7日在城隍庙亚一金店举办的“2014老庙·九天名玉第六届上海玉龙奖”,更是一次玉雕艺术的嘉年华,展示了来自上海、扬州、北京、苏州、河南、徐州、平洲、天津、云南、深圳等全国十多个省市、地区选送的全国玉雕艺术家精品,呈现了当代中国玉雕魅力和艺术流派风格。而“玉龙奖”评选以立足上海、面向全国的开放性、注重设计思想的创造性和业内外多方参与的多元性,成为了当今玉雕界举足轻重的大型玉石雕刻评比活动。乐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