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
补贴养成消费惯性
“与此同时,我们也收到了大众的用户反馈,我们发现用户真正在意的不是有没有补贴,而是如何更方便、更快捷打到车”“非常感谢,所有的乘客,这127天,有上亿人参与了这场通过嘀嘀打车,将漫游在路上等你的的士司机召唤到你身边的行动”……前者打技术牌,昨天16:03发;后者打感情牌,昨天16:04发。“正所谓‘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早知道打车补贴要停,但前后只差1分钟,你们俩也不要摆明了商量好的吧!”不少用户昨天在微博上如此吐槽。
实际上,自今年1月快的、嘀嘀两款打车软件点燃“补贴”大战以来,补贴战持续4个多月,补贴金额一度飙至20元,力度之大、时间之久堪称业界首次。而据易观国际昨天刚刚发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3月31日,中国打车APP客户端累计账户规模达9828万,打车APP市场占比前两名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分别占据市场51.6%和45.3%。对此,中国互联网专家姜奇平认为:“出租车软件的出现,使得司机每天的空驶率降低了一半左右。最重要的,是将原本无序的‘撞大运’式的‘招手停车’,改成先联系后停车的预约制打的体系,这是城市交通运营模式上的一大革新。”
打车补贴停了,你还愿意用打车软件吗?据记者随机网络调查显示,多数网友承认打车软件的确带来了很多便利,所以即使补贴取消自己也会继续用。
司机
现金补贴仍被保留
据悉,今起停止的打车补贴只是针对个人消费者,对于司机的补贴就并未“叫停”。对于消费者来说,尽管现金补贴已停,但接下来还会以非现金的补贴方式出现,比如优惠券、积分券等形式。而司机端的补贴则均被保留,其中嘀嘀打车的司机端仍然维持北京每单补贴5元,广州、上海、深圳、杭州每单补贴3元,每天均10单;快的打车的司机端补贴仍为每单2-8元,每日限制10单。
实际上,背靠阿里和腾讯,快的和嘀嘀玩的是“烧钱大战”。据腾讯本周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显示:当季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较去年同期激增93%至18.55亿元,因用于“对微信支付的用户及商户的重大补贴计划(主要针对预约的士)等”。当然,这场“烧钱大战”烧了近小半年,也并非是只赔不赚,通过与各种衣食住行品牌的接入,不光消费者拿积分,而且像快的以广告、线上线下营销、商务车等方式,一季度月均营收也近千万元。这意味着,未来两家打车软件根据市场反应,重启乘客现金补贴也不是没有可能。 本报记者 胡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