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文娱圈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5月1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挑山女人”华雯是个“足气皮球”
王剑虹
   因为一出《挑山女人》,华雯带着她的宝山沪剧团再度回到了观众的视线,一连拿下了几个全国性大奖,演出日程排得满到颇有“拼命三郎”风格的华雯也开始担心自己的嗓子。身为沪剧“五朵金花”之一,华雯的从艺经历颇为“传奇”。没有进过科班却25岁就获得“梅花奖”,之后未曾一路顺风而是辗转在宝山沪剧团、上海沪剧院和上海越剧院三个剧团,曾一度决心离开舞台重拾课本参加高考,也曾与史济华合演过越剧《吴汉杀妻》。不到30岁当上宝山沪剧团团长,却在这个位子上沉沉浮浮、几上几下。

  一个倔强的女人

  华雯说自己一直到高中都是优秀生,当年考上松江一中父母都为之骄傲。虽然出生在沪剧演员家庭,华雯说自己从小对沪剧却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直到高中时偶尔看了一出《借黄糠》开始无可救药地爱上了沪剧。于是好学生变成了小戏迷,大学没考上进了照相机总厂的技校。入学3个月后华雯不顾父母反对偷偷打了退学报告,义无反顾地追随父亲去了崇明沪剧团,开始了自己的舞台生涯。之后虽然经历过种种坎坷,华雯不曾放弃过,她说也曾有不少人劝自己改行,而让华雯坚持下来的除了对沪剧的爱,还有一份倔强——当初选择这份职业、走这条路父母老师都反对,华雯不愿意被证明自己做错了选择。她说自己的脾气是别人越是反对,自己越是坚持要去做。

  一个顽强的女人

  在同时代的沪剧演员中,华雯的经历似乎是最为坎坷的,但“生命力”却也最为旺盛。华雯说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皮球,虽然有时会被别人扔在一边,上面蒙上灰尘,但气却一直是足足的,只要有一点点外力,就能奋力弹起来。在戏曲大环境相当不好的那几年,华雯作为宝山沪剧团团长“身先士卒”去拉赞助排戏,吃过无数闭门羹,还曾醉倒在饭桌上被人送回家,却不曾放弃过,排出了《缉毒女警官》《东方彩虹》等一系列现实题材的作品。而在“下台”的那几年,华雯天天在自家花园里劳作,说起曾经有一棵濒临死亡的小树苗在自己的照顾下从枯枝上爆着一点嫩黄色的新芽时,华雯的眼睛开始放光,她说:“有时候生命力真的是很顽强,不要看它快死了,其实内在的生命力是一般人看不出来的。”

  一个感性的女人

  华雯家住在莘庄,女儿读书却在静安区,每天早上六点钟闹钟一响全家起床,即便是丈夫秦雷送女儿,华雯也要起床帮女儿梳洗、准备早饭,她说:“女儿的事我都是亲力亲为,不要阿姨搭手。”再过一个多月女儿就要参加中考了,可是这些天正忙到不着家的华雯却没有时间去顾及女儿的学习,她说:“我从内心来说是觉得自己有点愧疚,但我从来不对女儿这样说,而是告诉她读书是要靠你自己的。” 

  本报记者 王剑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评论·专栏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民图视绘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人物·评论/文娱圈
   第A13版:娱乐圈/动态·观点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新民画廊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家装专版
“挑山女人”华雯是个“足气皮球”
内 页 导 读
华雯和她的狗狗
“新民演艺”微信公众号
新民晚报文娱圈A11“挑山女人”华雯是个“足气皮球” 2014-05-17 2 2014年05月1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