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消化道被称为是情绪的“晴雨表”
笔者亲历一个病案非常有说服力: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事,笔者在曙光医院急诊工作,收治了一个患者。这老头儿不到70岁,胖胖的,高度怀疑急性心肌梗死,马上让他住院抢救。病人被抢救过来后,中西医结合治疗两星期左右,康复得不错,症状非常稳定,已能自己起坐,行动基本正常,生活能自理了。就在准备出院,收拾行李时,几个子女在他病房里因为医药费分摊问题当着老人面争执起来。这边越争越厉害,那边老人又晕厥了过去,胸痛加剧,再一次的心肌梗死发作。最后,医药费还没争出名堂来,病人抢救无效,去世了!诊断结果是急性情绪应激导致大范围的再次心肌梗死。这种情况应该说是司空见惯!
研究明确,被抑制的敌意情绪可能是导致高血压病发生的重要心理因素。高血压病多见于应激与冲突明显的社会人群,在社会经济力低下和犯罪率较高的地区居住者,其血压平均水平明显升高。
消化道疾病患者中,心理情绪因素的也十分常见。消化性溃疡就是典型的心身疾病(指其之发病及发展过程中心理因素起着重要作用的)。有调查提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约6成患者存在着心理或个性因素。
有一个典型案例也很有意思。美国有个男子,生性比较内向,且拘谨认真。他的第一次婚姻不理想,夫人很急躁,很有点像中国人说的“母老虎”,对他看不惯,常当面训斥他;而他应对夫人的方式则是以“忍”为主。婚后几年间,他反复胃溃疡发作,治愈没有多长时间就又复发了。到了他28岁时,夫人实在看不上他懦弱的性格,和他离婚了。不久,他又重新再婚,再婚的这个女子是亚裔移民的后代,性格比较温顺,对他较为体贴,两人生活得不错。第二次婚姻的十多年间,他的胃溃疡没有再发作过,他也白白胖胖,比较健康。然而,很可惜他的第二任夫人在他40岁时去世了。夫人病重期间,他的胃溃疡发作了。不久之后,他再次续弦,这次的女孩既不像第一任夫人那么骄横、强势;也不像第二任夫人那么顺从、文静;而是一个比较自我、自顾自的人。婚后不久,他的消化性溃疡又开始反复发作,但没有第一任夫人时期那么频繁。到50岁刚过时,他最终被确诊为胃癌,在54~55岁时因胃癌去世。有人分析了他的一生,认为他的消化性溃疡的高发和稳定,都和他的生活境遇(或者说他的夫妻关系)密切相关。其实,这也是一类人们熟视无睹的临床常见现象。
消化道被称为是情绪的“晴雨表”,对情绪的反应尤其敏感。其中,临床常见的肠易激惹综合征与情绪关系更是密切。此病发病率很高。通常,老百姓会称其为“急性胃肠炎”,表现为经常性的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有临床研究者一共观察本病患者130例,发现其中106人存在着阵发性的结肠痉挛(此时常常伴有剧烈腹痛),另外24人是无痛性腹泻;前者中的82例(占77%)及后者中的21例(占87%),其发病或病情加重都可明确是由心理因素直接诱发的,而肠镜下的活检通常并无异常病理改变。人们研究后认定:严重的焦虑、愤怒、抑郁、恐惧和对抗等情绪,均可影响自主神经功能,从而使结肠运动紊乱和分泌失调,导致肠易激惹综合征的迅捷发生。
我们观察到:临床上,肠易激惹综合征的患者往往生性敏感、谨慎,一有重大事情就容易腹痛、腹泻发作。曾接触并诊治过一个病人,他刚刚名牌大学毕业,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进入某公司。公司上下对他的期望都很高,所以,开始几天他一进入公司就要拉肚子,每次被叫到领导办公室,一走到门前,就会剧烈肚子疼,水样泄泻。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药物及情绪调整后,他才适应。但是多次做肠镜检查,没有任何异常状态。其实,这最初就是因为情绪问题引起的。
神经科也是心身疾病高发的。例如,疼痛是临床最常见和典型的症状。而疼痛患者中,约35%的应用安慰剂后疼痛可以明显减轻,表明心理因素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又如,我的研究生早期研究确定,心理因素也常常可以诱发近50%的头痛或偏头痛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