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我家、大家,人人都离不开家。近日,浦东新区潍坊街道特邀多位名人等共同探讨“家道”传统文化,几位名家围绕什么是家道、如何看待家道等角度,各抒己见,呈现了一场精彩的交流盛宴。
著名作家叶辛表示,家道就是要牢记传统文化。他曾在贵州农村插队落户,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门口都会贴上崭新的春联。虽然当地农家人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但他们却有着许多传统的好观念。要耕地、要干活才能养家糊口,要读书、要上进才能让家里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要吟诗、作画才能将家和万事兴的文化代代流传。
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团长王汝刚同样曾有当知青的经历。他回忆,在14岁那年,他到江西农村插队落户,那里成了他的“第二个家”。淳朴的当地人虽不能教会他很多书本知识,但却教会了他做人的道理。后来,他参加了知青班,班里的同学像家人一样相互照顾,而且大家都有一个看“家书”的习惯,但这个“家书”不是来自各自家里的信,而是一位同学的父亲所写。从劝诫好好念书到说哲理,每封信都让大家很受教育和启发。
上海进才中学排球学校校长、前中国女排队长李国君认为,“对‘家’要懂得感恩,才能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她是个土生土长的上海姑娘,从小家里对姐弟三人管教很严格,甚至制定了12条家规。退役后,她本有机会在美国执教,但她选择了回国,回到上海这个培养她的地方。“到浦东工作16年,我也培养了许多很优秀的学生,每当节日收到他们发来的短信,我都会感觉很欣慰,这也是一种家道的传承。”
著名书法家、《家道》作者张守富在书中写道:全世界人民崇尚并为之共同奋斗的一个字就是“家”,没有人可以离开它。“挣钱再多、官做再大、财富再多,没有人能够离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