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年在上海举办的音乐节不下十来个,但遗憾的是,那些“声音”特别大的,大都是“连锁经营”的音乐节。迷笛音乐节初创于北京,已经在北京、上海、镇江、日照、贵阳、深圳等多个城市举行;草莓音乐节同样从北京“出发”,在上海、武汉、西安、长春、成都等地落地开花;简单生活节来自台湾;而恒大星光音乐节更是将在四五十个城市举行,成了名符其实的“巡演”。
有影响力、有市场的音乐节遍地开花,自然不是坏事,于各大音乐节本身而言更是好到不能再好的事情。但窃以为上海作为一个大都市,虽然也需要各种类型的音乐节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但更需要的是一个有上海特色、符合上海气质、为上海独有的原创音乐节。虽然上海不是没有原创音乐节,但其规模和影响力尚难与几大音乐节相提并论。当然,引进成熟的音乐节,风险小、效果好,看起来也的确皆大欢喜。但对于上海这样一个城市而言,一味靠引进撑市场,总让人觉得有些美中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