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从《卫子夫》看香港电视人“北上”的融合与尴尬
~~~从《卫子夫》看香港电视人“北上”的融合与尴尬
~~~从《卫子夫》看香港电视人“北上”的融合与尴尬
~~~从《卫子夫》看香港电视人“北上”的融合与尴尬
~~~从《卫子夫》看香港电视人“北上”的融合与尴尬
~~~从《卫子夫》看香港电视人“北上”的融合与尴尬
     
2014年08月2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融合之中丢掉了“冲突”
从《卫子夫》看香港电视人“北上”的融合与尴尬
孙佳音
■ 《卫子夫》剧照
  从率先单飞的演员,到越来愈多编剧和监制团队,近年来,“北上”几乎已经成为香港电视人的一大关键词,他们与内地团队合作的电视剧更引发众多关注:“港剧头脑”能给内地制作带来什么?困扰多年的水土不服问题有否破解之道?从目前正在东方、浙江、江苏、安徽等卫视播出的古装大戏《卫子夫》来看,香港电视人逐渐找到了融合之道,却又丢掉了港剧最宝贵的好看的“冲突”。

  “舍近求远”选拍古装

  早年香港无线电视台(下称TVB)北上合拍的电视剧,大都是一些立足现代的家族大剧,如《岁月风云》《摘星之旅》等。这些作品虽有强大的演员阵容支撑,但剧本、台词较为生硬,TVB演员和内地演员的对手戏更显突兀,往往招来“不伦不类”的批评。或许是因为这样,近两年,北上的香港电视人在题材选择上显得更为谨慎,往往倾向古装剧、年代戏等相对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的类型,从而规避“不接地气”的问题。《卫子夫》的总制片人梅小青则表示,之所以在题材选择上“舍近求远”,主要还是因为自身对内地文化了解有限,“做现代戏要接地气,我觉得我们还要多接触一些才好,目前还没太多把握。”

  精修台词制作考究

  更有趣的是,这些北上的电视人,还专门邀请在港求学的内地大学生加入编剧小组,请他们负责台词的润色。张华标曾透露,《大当家》的剧本台词是他有了想法之后,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创作出来的。而梅小青也在采访中坦言,在剧本完成过程中有请文学、历史专业的内地生帮忙润色。

  另一方面,内地庞大的市场消化能力也让北上的TVB制作人有机会加大制作投入,那些TVB里常见的泡沫假山和逼仄的宫廷再不见踪影,《卫子夫》的镜头所见,是精致考究的服饰和气势恢宏的汉代宫廷,甚至连群众演员的人数也是港剧所不能比拟的。

  刻板写史有点拖沓

  但加大了制作、慎选了题材、精修了台词,《卫子夫》却看起来有点庸常和乏味,对历史线索的刻板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有的戏剧张力,节奏忽快忽慢,港剧最擅长的“冲突”至今未见踪影。举例来说,在前七集中,该剧几乎事无巨细地描绘了卫子夫入宫、遭到冷遇、险些出宫、复宠产女的过程,这些本应该有极强戏剧冲突的桥段被处理得十分拖沓,卫子夫与汉武帝之间大段较为平淡的重复对白更是反复出现。而为了与历史上卫青的生平相吻合,前10集中卫青的戏份都显得可有可无,缺乏冲突和力度。

  有观众直言,同样是将戏剧创作糅杂于史实之中,电视剧,毕竟不是文献纪录片,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做到好看精彩,或许才是观众最期待的。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南京青奥会特别报道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A17版:长三角
   第A18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19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0版:专版
   第A21版:专版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6版:医界/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资讯/综合
   第B08版:新民俱乐部
在融合之中丢掉了“冲突”
不见低俗炒作 只闻集体声讨
刘青云:无暇去抓住真凶
“中国好媳妇”海清:我很荣幸
美的空调发布“空气智慧管家”战略
“晓蔡”组合《奇葩说》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3在融合之中丢掉了“冲突” 2014-08-25 2 2014年08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