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近求远”选拍古装
早年香港无线电视台(下称TVB)北上合拍的电视剧,大都是一些立足现代的家族大剧,如《岁月风云》《摘星之旅》等。这些作品虽有强大的演员阵容支撑,但剧本、台词较为生硬,TVB演员和内地演员的对手戏更显突兀,往往招来“不伦不类”的批评。或许是因为这样,近两年,北上的香港电视人在题材选择上显得更为谨慎,往往倾向古装剧、年代戏等相对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的类型,从而规避“不接地气”的问题。《卫子夫》的总制片人梅小青则表示,之所以在题材选择上“舍近求远”,主要还是因为自身对内地文化了解有限,“做现代戏要接地气,我觉得我们还要多接触一些才好,目前还没太多把握。”
精修台词制作考究
更有趣的是,这些北上的电视人,还专门邀请在港求学的内地大学生加入编剧小组,请他们负责台词的润色。张华标曾透露,《大当家》的剧本台词是他有了想法之后,与学生们一起讨论创作出来的。而梅小青也在采访中坦言,在剧本完成过程中有请文学、历史专业的内地生帮忙润色。
另一方面,内地庞大的市场消化能力也让北上的TVB制作人有机会加大制作投入,那些TVB里常见的泡沫假山和逼仄的宫廷再不见踪影,《卫子夫》的镜头所见,是精致考究的服饰和气势恢宏的汉代宫廷,甚至连群众演员的人数也是港剧所不能比拟的。
刻板写史有点拖沓
但加大了制作、慎选了题材、精修了台词,《卫子夫》却看起来有点庸常和乏味,对历史线索的刻板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有的戏剧张力,节奏忽快忽慢,港剧最擅长的“冲突”至今未见踪影。举例来说,在前七集中,该剧几乎事无巨细地描绘了卫子夫入宫、遭到冷遇、险些出宫、复宠产女的过程,这些本应该有极强戏剧冲突的桥段被处理得十分拖沓,卫子夫与汉武帝之间大段较为平淡的重复对白更是反复出现。而为了与历史上卫青的生平相吻合,前10集中卫青的戏份都显得可有可无,缺乏冲突和力度。
有观众直言,同样是将戏剧创作糅杂于史实之中,电视剧,毕竟不是文献纪录片,尊重史实的基础上做到好看精彩,或许才是观众最期待的。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