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2月0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光辉岁月难忘记
张持坚
  张持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声势浩大,近两千万城里的中学生下到农村。他们中有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重点中学的高中毕业生。我国农村教育落后,贫穷是一个原因,更突出的是师资薄弱。而大城市的重点中学,如北京的四中、八中,上海的上海中学、师大二附中,天津的一中等,教育质量全国闻名,根本原因是师资好,教师中不乏赫赫有名的教育家,名师指点之下,学生焉能不强!他们具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综合素质,为充实农村教师队伍,大面积提升农村师资水平,培育农村人才和提高农村劳动力水平,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这些知青没当过教师,也没来得及经受培训,就匆匆站到了讲坛上。奇怪的是,一站上去,昔日母校老师的音容笑貌就浮现在了眼前,而母校老师仿佛知道远行的学生在召唤自己,从北京、上海等地“飘然而至”,一招一式地指点着,新教师们“照猫画虎”,认真钻研,渐渐地自如起来了。知青老师的素养、学识和见多识广所形成的气场,很快弥漫在了简陋的教室里,昏暗的课堂于是变得明亮,穿透破旧门窗的寒风雨雪也似乎柔弱了许多。学生们不再耷拉着脑袋,而是睁大眼睛,挺起身子,尽情地吮吸着、吞咽着,压在心底的对知识的渴求之火燃烧了起来。他们的父辈也变了,再也不说“只要识几个字能干活挣钱就行了”,而是叮嘱孩子跟着知青老师好好学,多读书,将来有出息。

  景况就这样迅速地改变着。它彰显着文化、知识和文明的巨大威力——即便在那荒诞的时代!之后,更多的知青站到了讲坛上。他们在知青大军中,是很小的一部分,不过,确是“分量”颇重的一部分——因为他们是文化的使者,是知青在农村播撒文明种子的代表——尽管当时没有意识到。知青的学生、后来担任黑龙江农垦总局团委书记的小徐告诉我:他的老师是杭州知青。老师的宿舍里有许多书,那里成了他的第二课堂。高考恢复后,老师考上浙江大学,临走把书留给他,凭着老师的教诲和这些书籍,他考上了大学。后来他妹妹把书接过去,也考上了大学。人这一辈子不能忘记的人除了父母,他把知青老师排在头一个。

  黑龙江的黑河市,建起了我国第一座颇具规模知青博物馆。馆长刘树新也是知青的学生。他告诉我,从1968年知青下乡到1979年返城,知青老师共教了约10届学生,总数约有一千万。我听了心不禁一震,这“一千万”可不是一个寻常的数字,而是一千万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有什么比培育了那么多农村的新一代更值得知青骄傲和欣慰的呢?如今,这“一千万”正影响着他们的子女,影响着周围的人,影响着我们的社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人物·评论/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圈内圈外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新视界
   第A18版:新视界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家装专版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海外专稿/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名家示范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博物巡览/新民拍卖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专版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寿数
一鸡三吃
光辉岁月难忘记
墙上勾勒
记录过上海的意大利人
今宵灯谜
我教母亲练瑜伽
新民晚报夜光杯B15光辉岁月难忘记 2014-12-06 2 2014年12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