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今日电 (驻京记者 鲁明)今天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发布《中国法院的司法公开》白皮书。用这样的形式对外推介人民法院推进司法公开的做法、成效,从形式上来说还是第一次。
建设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是新一轮深化司法公开的关键举措。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贺小荣介绍,2014年11月,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正式开通。最高人民法院案件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自案件受理之日起,可以凭有效身份证件、手机号码以及查询码、密码,随时登录查询、下载有关流程信息、材料等,及时了解和监督案件进展。最高人民法院案件庭审笔录的查阅、程序性诉讼文书的电子送达都可以通过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进行。截至2014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平台共公布开庭公告429个,审判信息项目36276个,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总访问量为76.6万次。
2013年7月,开通中国裁判文书网,建立全国统一的裁判文书公开平台,并率先在该网发布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文书。自2014年1月1日起,各级人民法院的生效裁判文书陆续在该网公布。截至2014年底,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的高级、中级、基层三级法院实现了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传裁判文书,已公布裁判文书5,685,491份,其中最高人民法院公布裁判文书7582份。
2014年11月建成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各级人民法院为公众查询未结执行实施案件的被执行人信息、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限制出境、限制招投标、限制高消费的被执行人名单信息提供方便,发挥执行信息公开平台作用,积极推进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截至2014年底,公布失信被执行人894906人次,其中自然人776288名,法人及其他组织11861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