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职是假间谍是真
1985年出生的韩某是瓦房店人,曾在某大型企业任职过。失业后,他在互联网上发布求职信息。去年3月的一天,一个陌生的微信用户主动与他联系,该微信“好友”自称是记者,需要新闻报道材料,叫韩某去某涉军目标附近就业。对方同时表示,只要韩某能提供军事目标的图片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为表示“诚意”,这名“记者”还非常爽快地先给韩某提供了1.16万元的定金。
在这名境外人员的指使下,韩某先进入某单位工作,随后多次利用工作的便利条件,违规进入敏感区域,用手机拍摄了大量某重大军工项目照片,并通过互联网将图片传到境外。去年7月,韩某又在境外“记者”的指挥下,先到北京对国防技术项目推介会现场进行同步录音与拍照,又专程前往葫芦岛拍摄了另一项重要军事目标的照片。短短几个月,韩某这份“兼职”,“底薪”及“奖励”已累计超过了9万元。
去年8月,大连市国家安全局依法对韩某采取强制措施。经查,韩某已向境外人员非法提供重要军事目标照片数百张。
辞去工作提高“质量”
与韩某干着类似高回报“兼职”的还有23岁的张某。去年4月,他在用手机聊天时收到了一个陌生人的交友申请。对方自称是境外杂志社的编辑,被张某的个人信息吸引,出于刊发军事舰船专栏报道的需要,想聘请其作为网上兼职人员提供军舰的照片。张某被“兼职”的优厚条件所吸引,就想方设法“创造条件”去拍摄。
在收到对方给自己的拍摄经费后,张某就按照对方要求购买了专业的照相、传输设备,定期对“辽宁舰”进行观察拍照,俨然充当起了境外“编辑”的观察哨。去年6月,为了获取更高的报酬,张某不再满足兼职了,他按照对方的要求辞去了原来的工作,设法进入某军工企业,以此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获得更高的报酬。7月,张某还按对方的要求,来到北京某航展会上搜集了大量资料。到去年8月被采取强制措施时,张某已经向对方提供了辽宁舰等军事目标照片500余张,其他敏感照片200余张。而在此期间,张某也收取了对方的经费4万余元。
苍蝇不盯无缝的蛋
大连市国家安全局侦查员透露,其实,“幸福”来得如此突然,韩某本人也怀疑对方是不是真记者。但是,对向往追求奢华生活的韩某来说,诱惑实在太大,他根本顾不上考虑自己所作所为的后果。韩某在农村已有妻室,却背着家人在市内与他人同居,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提供给他的金钱几乎全部用于挥霍。
张某原本在大连一家企业有稳定的工作,月薪近4000元,但在明知境外人员身份可疑的情况下,为图钱财依然选择铤而走险。整个过程中,只要张某提出要求对方就会满足,比如张某说上网没钱了,房租没钱了,吃饭没钱了,以至于其买任何东西,对方都可以给他报销。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方渐渐地让张某与其建立了一种依赖关系。在当张某意识到对方身份可疑时,已无力自拔。
1月29日,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韩某犯为境外窃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剥夺政治权利4年,依法追缴其违法所得。2月12日,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张某犯为境外窃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依法追缴其违法所得。
据大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