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抢红包”了。风光背后,却有令人担忧的“风险”,只是似乎尚未引起注意。
抢红包是商家争夺用户的手段,希望通过提高登录频率以增加用户使用黏性。但风险也由之而生:账户、手机号码、银行密码、身份证信息等重要信息,一旦被网上黑客盗用,或被后台系统泄密,很有可能被一些图谋不轨的人利用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更值得注意的是,网上已经出现不少打着“抢红包软件”、“抢红包”旗号的钓鱼欺诈网站。
对待这种危险,不能全靠互联网用户警醒,作为抢红包的发起者和规则制定者,互联网巨头们有义务拿出相应措施。而相关部门也应该采取相应措施。笔者建议:一,国家层面的机关、部门、媒体不可盲目跟风,置自身信息安全于不顾,而缺乏必要的防范心理和风险意识;二,国家级由哪个部门来监管,工商、网管、公安,还是银监会,务必立即明确,而且要马上制定章程,掌握好监管介入的分寸和时机。
此外,“抢红包”毕竟是大众化网络活动,还是应该做好正确的价值舆论引导。要参与,也要抱着一颗平常心,把它看成生活中的一种调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