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间,11道有关新建高尔夫球场的禁令,却依然挡不住高尔夫球场建设的“大跃进”之路。此次一次性取缔66家高尔夫球场,所彰显的监管决断力与治理信号,无疑值得重视。在取缔的基础上,更要将防止反弹提前纳入治理规划。
一方面,要继续以反腐为抓手,挤压高尔夫球场上的权力参与空间。一些落马官员都或多或少有对高尔夫运动的“偏好”。而从八项规定执行以来,已有多地曝出高尔夫球场因为生意惨淡而不得不谋求转型。可以预见,随着后续八项规定执行与反腐行动的进一步推进,只要高尔夫球场的权力消费刚需被抑制,违规高尔夫球场反弹的可能性将大大缩小。
另一方面,高尔夫球场的遍地开花更是过去地方粗放式发展的一种现实佐证。原中高协秘书长崔志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指出:“在可持续发展提出之前,我们政府考核干部是以GDP为硬指标,而高尔夫球场的建设恰恰符合了大宗土地开发、投资等条件,因此受到了地方政府的极大欢迎。”这种政绩激励之下所导致的一个结果是,高尔夫球场在助长发展泡沫的同时,也带来“高耗地、耗水、高污染”的发展之痛。当地方发展实现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型,对于高尔夫球场的路径依赖,也将得到遏制。(朱昌俊 刊今日新华每日电讯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