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最大的战略空运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后,于1942年上半年攻占缅甸,切断滇缅公路,封锁了中国最重要的国际交通运输线。中、美两国为了共同的战略利益,于1942年5月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飞越喜马拉雅山到中国云南昆明的空中战略运输线——“驼峰”航空线,实施了世界航空史上迄今为止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战略空运行动。
驼峰航线准确地说有三条,除了最早通航的由印度阿萨姆邦的汀江到昆明的航线,中航公司在1943年10月和1945年7月又先后开辟了汀江至叙府、汀江至泸县两条航线。
每分钟一架飞机飞过
这是二战时期最为繁忙的航线。到1944年10月,驼峰空运队每天飞行297.8架次。1945年6月,驼峰空运平均每天飞行622.4架次,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架飞机飞过。美国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曾经形象地这样描述:“你躺在昆明机场跑道旁边的草地上,仰望天空,除非到大雨天实在无法航行,任何时候都能看到从C-54式和B-24式到L-5式和L-4式的各种飞机一起拥挤在半空中。这个机场上的马达吼叫声从未停止过一分钟”。
危险堪比“空中地狱”
大量物资由此而来。据统计,抗战期间美军空运队共运送物资达65万吨;仅1941年至1946年期间,中国得到美国16.02亿美元的援助。“包括实物援助、资金援助和劳务援助。”武器装备、生活物资,还有像发电机一样的发展设备源源不断地运迸中国大后方。
当然,持续恶劣的天气加上日军凶猛的攻击也让“驼峰”航线成为二战时期最危险的空中航线。在“驼峰”航线运转的三年时间中,美军空运队共损失飞机468架,平均每月13架。有人估计在“驼峰”航线上,飞行员的年死亡率高达20%。有人称之为“空中地狱”。
王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