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万达集团以2041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265亿元)拍得莫奈佳作《睡莲池与玫瑰》、王中军以2993万美元竞得梵高的《盘发髻女子坐像》、台湾某画廊总监吴青峰以6633万美元竞得梵高的《阿里斯康道路》。最近一个阶段,西方艺术品市场上掀起了一股“东方风”:华人藏家的频频出手,也引发了一些市场人士的担心:跟20年前日本人一样疯狂投资名画,会不会重蹈覆辙呢?
回首西方艺术品拍卖史,我们会发现其中有一个章节是由日本人书写的:1987年日本安田水上火灾保险公司,以2250万英镑(约4000万美元,58亿日元)的价格买走了梵高的《向日葵》,1988年,日本零售业巨头西武百货公司以13亿日元购得莫奈的名作《睡莲》;1990年日本纸业大王斋藤分别以8250万美元和7810万美元购得梵高的名画《加歇医生》和雷诺阿的《红磨坊街的舞会》。但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曾经的资深藏家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因而许多人也会将华人藏家的这一轮投资与当年的日本藏家进行比较。
这样的担心来自前车之鉴,值得重视,然而也有与之不同的观点。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比较:对于藏家来说,如果花一个多亿买中国艺术品的话,只能买到一张真假难辨的古画,或者一张齐白石的作品,或者饱受争议的当代艺术家的代表作。更为重要的是,与其竞争的大多数也是华人藏家,从目前的市场来看,风险反而更大。但如果购买西方艺术品的话,竞争者来自全球,市场基础较之中国艺术品更为广泛。而中国的买家大多是大企业主,入仓世界名画似乎有助于凸显其在业界的地位。他们恐怕在购买之前就将广告效应也考虑在内了。
王中军就曾表示:“我先爱上了这画,继而迷上了其背后的故事。高文家族是我们电影同业中的传奇,在这幅作品中,我不但看见毕加索的才华,更感受到山姆·高文的创意与慧眼。”这里提到的山姆·高文是好莱坞传奇的影业大亨。大连万达集团艺术品收藏机构负责人郭庆祥则表示“收藏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每一个时期的原创作品和精品,就是保存人类的文化成果,这也是我们万达收藏的标准。万达集团将继续于国际拍卖场上或私下洽购会上搜集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画家作品,以充实和扩展我们的收藏体系。”
从绝对数值来看,今天的华人藏家的投入额与当年的日本藏家相差不多,但是这毕竟是已经过了20年,全球艺术品市场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年日本藏家购买的西方艺术品都是创出天价的,而今年的世界艺术品拍卖的数量级已经较以往上升了一个数量级,像在5月11日纽约佳士得的拍卖会上,毕加索1950年代标志巨作《阿尔及尔的女人(“0”版本)》以近1.8亿美元的价格成交,创下拍卖行有史以来艺术品成交最高价纪录。相比之下,华人收藏家购买的西方艺术品并不算是最为顶尖的。
从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出发,探寻其衍生价值,中国的藏家们正在通过自己的每一次出手,寻找到打开西方艺术品市场的“钥匙”。记得著名学者葛剑雄教授在华人收藏家大会上,曾经鼓励中国藏家收藏海外艺术品,他说藏界不能“固步自封”、“唯我独尊”。唯有收藏具有了世界眼光,才能真正推动文化的发展,造福国人。
如果国内收藏家“走出去”,为我们带回西方艺术精品,推动了国人审美眼界的开拓,并促使我们以世界市场的广度来重新思考定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要为那些以世界艺术史的眼光,量力而行地到拍卖市场购买西方艺术品的藏家们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