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光柳色碧溟濛,曲渚斜桥画舸通。更远更佳唯恐尽,渐深渐密似无穷”这是出自《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里的诗句,其中波光粼粼,柳色青青,弯弯的小河、斜桥和画舫,彼此间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烟波迷濛的图卷。该如何着手书写此诗句,那就得请教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郭舒权老师了。
郭舒权老师习书由唐入手,涉猎六朝,上溯汉魏,故而有人形容他的书法能沟通南北,融会方圆,笔简意深,时露分合之趣。在做示范前,郭老师做足了准备,他说此诗句是呈现柔和秀美的,在笔法上不能过于刚健,要在恰到好处的力度中呈现婀娜婉约之态,要有心构思,却呈现自然。
综观整幅作品,浓淡枯湿,轻重缓急皆表现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在疏密关系的处理上:“柳”与“色”,“斜”与“桥”间的疏松;第二行由“通”到“渐”的紧密;再到第三行“渐”与“密”与“似”之间的舒展开合,落款则对应在此疏处,让人感觉灵动跳跃,天真烂漫,不觉心生欢喜。
对于怎样以较少的时间,获得好的书写效果,郭老师认为有两点:一是坚持中锋运笔,强调中锋运笔,是衡量会不会写字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如果一根线条下来,它的两边是毛的,就是好的中锋运笔,如果一边光一边毛,则不是好线条;二是学习古风,篆书和隶书就是古风。篆书有个很大的特点,它的起笔、收笔和当中运行的线条,几乎都是一样粗细,如此掌握起来、写起来就比较便当,效果也不错。
凌洛梵 文 waron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