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树和书的相遇,这是树和书的对话。
树,是名满天下的牛顿苹果树;书,是老牌科普杂志《科学》。他们,昨天下午同时在科学会堂隆重亮相,一个,初次来到未来的家;一个,庆祝百岁生日。
将牛顿苹果树引进上海是个好主意,一本科普杂志经历了百年风雨,更是不容易。两个活动放在同一天办,这是主办方的匠心。其实,嫁接牛顿树和办科普杂志,目标是一致的——对公民,尤其是对孩子,根植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因此,我们不仅要向牛顿致敬,也要向百年来致力于科普工作的科学家致敬。
据报道,现在的科学家们,都不大愿意为《科学》写稿了,据说原因是科普“小文章”,不像论文那样“有用”,不被列入考核范畴,于评职称啥的,亦无助。科学家也如此“实际”,虽然可以理解,但多少令人失望。当年,牛顿思考苹果为什么掉下来,恐怕不会是为了评院士吧?
科学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从娃娃抓起。带孩子去抚摸“牛顿树”,为孩子写一篇小文章,其意义,大得很。
(相关报道见A4、A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