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车进出口形势严峻
纵观全年汽车进出口月度季度态势,无论是进出口量,还是进出口金额,形势都是十分严峻的。汽车进出口的持续不振,已经累及国家外贸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汽车出口数量及其金额,又远逊于进口,出口逆差37万辆,金额逆差高达2087.07亿元。稍感欣慰的是,汽车零配件出口虽下挫了3.9个百分点,但有2904.82亿元销售额进账,与零配件进口额比较,顺差1194.53亿元,算得上出口中的一抹亮色。
● 进口车市场苦遇窘境
在进口车国产化、经济下行压力和消费日趋理性等因素影响之下,进口汽车需求大幅减缓,难以挽回上牌负增长窘境。进口轿车与国产轿车同病相怜,销量亦大幅下滑;进口SUV难以分享国产车的“盛宴”,市场也显下挫态势。平行进口汽车囿于原厂消极设障,未能有所作为。
过去十年,鉴于强劲的进口车刚性需求,助跨国公司推量产化全系竞争策略,出现同一车型既国产又进口局面,进口车市场规模迅速扩张。近两三年进口车市场呈现降温态势,消费者也日趋理性,跨国公司亟需调整经营策略,从“量化经营”回归到“市场补充”,这是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唯一选项。
● 汽车出口陷下跌泥淖
汽车出口下跌加深,其中乘用车42.8万辆,下降19.8%;商用车30.1万辆,下降20.4%。乘用车出口中,惟有MPV车型有28.1%的增长,但也仅有0.78万辆。整车出口均价9.6万元,而进口车均价25.34万元,价差高达15.74万元,进出口车含金量十分悬殊,是我们出口车的软肋。1.6升及以下排量的紧凑型车和小型车,几乎覆盖了所有出口乘用车型。
汽车出口也应纳入到“一带一路”的国际布局,积极出口能与世界同行先进技术竞争的汽车产品,或在国外生产,占领世界市场,以此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减少市场风险。
●配件有贡献但存隐忧
零配件出口相对于整车,对国家外贸的贡献要大。不过其间也有隐忧,目前境内外资(其中55%外资独资企业、45%合资企业)零配件企业,控制了境内70%以上关键汽车零配件市场的份额,本土零配件企业虽占国内零配件企业的80%,而销售额不足市场的25%,且主要集中在非关键零配件市场。本土零配件企业在零配件出口市场的作用和贡献,与外资控制的关键汽车零配件市场,极不匹配。 张伯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