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驰边说边走向樊丽明委员,“网上有一张很火的巴勒斯坦少年手持步枪的照片,很多人的评价是负面的,但其中是否还有一点值得肯定的尚武精神呢?”
原来,中场结束前樊丽明委员关于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发言,引发了马驰的强烈共鸣。
樊丽明委员职务是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她在发言中说,我们学校去年搞征兵工作,前前后后搞了两个月。这当中遇到各种困难,首先是大学生当兵意愿不强烈,然后是身体素质不行,视力刷掉一批,肺活量刷掉一批,耐力刷掉一批……长此以往,强军梦如何实现?
马驰来到樊丽明面前,直截了当提议,明年我们一起搞一个提案,题目就是加强学校国防教育。樊丽明立即说好。这么说的时候,旁边的安翊青委员坐不住了,她站起来说,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这个提案太有意义了,现在一些年轻人,丧失了应有的血性,只会生活在虚拟的电子游戏和美剧里。
正谈得热烈,边上踱来一位穿军装的委员,他是南京军区政治学院上海分院的教授罗剑明。讨论国防话题,他这个军人怎能缺席?罗剑明说,他有个博士曾做过一个国防文化的课题,其中提到美国人非常注重全民的国防教育,通过各种手段潜移默化地强化民众的国防意识和爱国热情。当下军队也在努力重塑部队精神,希望对年轻人有更强的吸引力。
一个财经大学的女校长何以有如此强烈的国防情结?樊丽明说,我是50后,我们这一代人都有家国情怀,那一代的年轻人都非常有朝气和勇气。我希望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仅仅会算账、懂股票,还要有男儿气概,有宽广视野。现代化的国防非常需要高素质的大学生,我支持学生去了部队,回来可以有上海户口,可以选专业。
几个人越说越兴奋,越说越明朗,马驰委员说,那就这么定了,明年做个提案!我可以执笔,我复旦中文系毕业的,文采好。安翊青立即说,不必等到明年,届中也可以啊,要帮忙随时来找我!
下半场开始了,一个漂亮的提案诞生了。
本报记者 沈月明 潘高峰 江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