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1月2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护住胸中一片春光
李晓愚
  李晓愚

  我们说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子孙,但是否了解“中华”两字的内涵呢?

  我们的祖先相信他们生活的这片土地是普天之下的中心,他们创造的文明也是所有文明的中心,所以“中”字里包含着无上的骄傲。 

  “华”字更妙。“华”其实是“花朵”的“花”的本字,甲骨文中的“华”字就是一株开满鲜花的树,绚烂美丽。中国人为何以花儿自居呢?唐代学者孔颖达说中国“有服装之美,谓之‘华’”,也就是说我们是一个懂得创造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民族。

  细心的人可能会问:树上开花是“华”,那么草上开的花又该怎么表示呢?《尔雅》里说得很清楚:“木谓之华,草谓之荣”,木本植物开的花叫“华”,草本植物开的花叫“荣”。“荣华”的本义并非富贵荣耀,而是草木开花。一个人、一户人家得意显赫之时便如同鲜花着锦,可惜“好花不常开”,“荣华”二字的本义时时刻刻点醒红尘中人:繁华者,繁花也,其开也绚烂,其败也迅速,不可一味留恋。这是中国人从花里悟出的生命哲理。 

  花之美短暂易逝,人们却对它倾注深情。苏东坡“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在夜深酒醒后还要秉灯持烛与他心爱的海棠花两厢厮守。一个“恐”字,道出无限的怜爱与珍惜。同样为花痴绝的还有陆游,他“为爱名花抵死狂,只愁风日损红芳。绿章夜奏通明殿,乞借春阴护海棠”,恨不能写道奏章给玉皇大帝,请他放慢春的脚步,延长花期。诗人们惜花到了铭心刻骨的地步,因为他们懂得与世间美好之物的每次照面都是惊心动魄的因缘,若马虎而过,必当抱憾无穷。 

  朱颜辞镜花辞树。人在“无可奈何花落去”中体会到生命之浮脆。花归尘土,人又何尝不终归于尘土呢?古人写落花大多伤感,“花自飘零水自流”、“花落人亡两不知”、“多少好花空落尽,不曾遇着赏花人”,都是在落花里悲悼自己的心事。在读过的所有落花诗里,有两句最得我心。一是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人笔下的花是脆弱的,不能把握命运的,自怨自艾的,而龚自珍笔下的花却极有力量,极有担当:能用自己的生命点亮他人的未来,即便消亡又有何妨!人生的很多不幸是因为我们太关注一己之身,若能把关怀投向更多的人更大的事业,哪里还有工夫自怜自哀呢?

  再来说我喜爱的另一句落花诗。李后主说“落花流水春去也”,可清朝文人俞樾并不同意。他参加科举考试,复试的内容之一是以“淡烟疏雨落花天”为题作诗。俞樾摆脱了“落花伤春”的思维定势,提笔写下“花落春仍在”的句子,令阅卷官曾国藩大为激赏。自然界的春天会随着缤纷的落英与我们渐离渐远,可落花带不走我们心中那份温暖的春意。若你能时时护住胸中的一片春光,那么即便在百花凋残之时,仍然可以乐观自信地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上海两会·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第A04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5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8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9版:评论/随笔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社会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互动
   第A20版:中国新闻
   第A21版:国际新闻
   第A22版:国际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25版:汽车周刊
   第A26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7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8版: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30版:夜光杯
   第A31版:夜光杯
   第A32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花:护住胸中一片春光
旅而不游为信差
女儿育儿
新年好(剪纸)
立春的由来
微信
冬日泡澡
新民晚报夜光杯A31花:护住胸中一片春光 2016-01-27 2 2016年01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