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是中国玉文化史上的传统玉材,珍珠玛瑙向来是国人眼中昂贵宝物的代名词。汉以前称作“琼”或“赤玉”,当时少见开采,多来自印度、波斯等西域诸国的贡品中。玛瑙属玉髓类矿物,“坚而且脆,刀刮不动”(明《格古要论》),硬度7以上,比新疆和田玉还高。现探明玛瑙矿藏在我国分布甚广,在一些新石器文化遗址中就时有玛瑙制品发现,商周时期玛瑙常制成管珠类饰物。唐宋以降多雕琢成杯、碗、盅等器皿,著名的如西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唐镶金嘴兽首玛瑙杯、内蒙古的辽代窖藏菊花纹玛瑙杯、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清宫遗存宋代玛瑙带托葵花式小碗和清代三螭耳三梅花足杯等。
南红是我国西南地区云南保山、甘肃迭部和四川凉西出产的一种颜色红艳、质地细润的玛瑙统称,尤以云南保山的为佳。明徐霞客到过云南玛瑙山:“上多危崖,藤树倒罨,凿崖迸石,则玛瑙嵌其中焉。”据说矿源清乾隆时枯竭封闭,上世纪八十年代有关地矿部门循《徐霞客游记》所示,在保山附近找到了湮失的老矿,曾采挖过几年,后因品质不好作罢。云南古滇国墓葬中出土了不少扁圆多棱玛瑙珠等饰物,有红、白、灰等色,半透明呈玻璃光泽,早在汉代滇人就已经玩玛瑙了。
南红颜色吉祥喜庆,符合中华民族的审美意向,时下追捧者甚众,价格也不断走高。友人经营着一家珠饰小店,有用锦红、玫瑰红、朱砂红、樱桃红等上品南红做的佛珠和手串卖,价格不菲,生意蛮好。品茗闲聊间,常见时尚青年男女光顾。听说有人为收南红老珠,沿着玛瑙山周围的村落,一路寻觅到云南哀牢山深处。那里的少数民族深信南红珠可通神避邪,有戴南红珠项链,着缀南红珠披肩的习俗,其中不乏祖传之物。这种色相俱佳的古董老珠在古玩市场是炙手可热的好货。
近几年,民间南红收藏投资热潮涌动,在四川凉山西昌形成了国内规模最大的南红交易市场。其原石毛料外有层厚薄不等的风化皮壳像象块普通石头,判断内部玉质的好坏,全靠经验和运气,有点类似翡翠的赌石。坊间盛传两百元吃进的原石,剖出极品锦红料,转手卖出数十万元高价,最后请大师雕琢工艺品,变成几百万元的个案。于是出现了“击鼓传花”式的商业运转模式,买了原石谁也不想剖,谁也不敢剖,逐次加价地卖出,不知何时发生最后一棒的“无言的结局”。数年前北京举办了个“稀世之珍 南红归来”的高规格珠宝交易展,珍品南红首饰数万元一克,让人瞠目结舌。
南红正红,虽其背后或许也有推手炒作,但与黄龙玉疯狂的大起大落完全不同,南红可凭借其在中国玉文化史上深厚的底蕴来个老曲新唱。况且正宗上品的南红料渐稀,而南红的雕件又多是珠子、首饰和佩件等小玩艺,有大众化需求的市场,黄金有价玉无价,因此南红当会以慢牛行情持续升温,而决非红极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