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2月0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告别中兴村
顾维民
  顾维民

  去年12月19日午夜24时,石泉路街道中兴村地块房屋征收补偿签约期正式结束。普陀区最后一个成片大面积的旧改地块即将在上海版图上彻底消失。

  中兴村坐落于中山北路岚皋路地段,是上世纪50年代初期形成的居民区。在那个年代,居住在这里的大多是产业工人,走过江宁路桥、宝成路(现在叫叶家宅路桥),还有乘坐西康路小渡轮就可以到浜南(苏州河南岸)的纺织、化工、机器厂等各类工厂上班。早期这里都是矮小的平房,建筑材料大多是土砖土瓦,茅草竹片,有的搭建小阁楼,成了二层楼。生活非常艰辛,煤球炉、倒马桶,给水站挑水喝,……到了五十年代后期又形成了一批自建公助私房,砖木结构,门牌号达到400多号,实际户数近千家。

  岁月流逝,星转斗移,那个年代的原住民已经所剩无几,当时的“小把戏”都已成了六七十岁的老人。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人口开始壮大了。八十年代开始,自翻房形成了浪潮,一座座“小炮楼”似的建筑拔地而起,弄堂狭小,人口密集。曾经有电视台实地采访过:有火警时,消防车都无法施救;有老人去世,殡葬人员都无法搬运;逢到下雨天,在弄堂里行走都无法打雨伞。

  我出生在这里,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成家后才离开。当年父母还健在,就不免常回家看看。如今动迁,我也不免常回老屋,勾起我对这块土地的追忆。

  那时,偌大的中兴村在村南头只有唯一的一家百货小店,叫王家小店。店堂很小,货物齐全,店柱上还挂着小小的邮箱。小时候,我自然也会被父母派去,拎着啤酒瓶“打酱油”。销售员接过瓶子,用竹筒做的筒壶在酱油桶里舀上两壶,再用铁皮漏斗灌入瓶中,就是一斤。红酱油二毛四一斤,白酱油二毛七。

  王家小店后面还开着一家老虎灶,用热水瓶去打热水只要一分钱,用水壶打是二分钱。平时我们家也舍不得到老虎灶去打热水,只有到了春节年初一早上下饺子,单靠煤球炉烧水来不及,才到老虎灶去打开水。一早,我就一手拎着一个水壶,一手提着两个热水瓶去了。天还蒙蒙亮,条条弄堂静悄悄,偶尔传来一阵鞭炮声,老虎灶的店堂里热气腾腾闪着微微的灯光。打完热水,拎着沉甸甸的水壶和冒着热气的热水瓶,心里还是有着喜滋滋的感觉。

  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期,整个中兴村只有一个给水站,它就在王家小店的东面。弹丸之地,安装两个水龙头,墙上挂着由民政部门批准的给水站搪瓷铁牌,家家户户都是挑着水桶来放水。那时是凭筹子放水,大桶大筹子,小桶小筹子,一根大筹子可以换几根小筹子。筹子用竹片做成,两寸长一个手指宽,上面还烙着给水站的编号。早晨六七点钟开,晚上五六点钟关。我母亲当时工作就是看管给水站,后来由于给水站太简陋,冬季寒风凛冽,脸部中风,再也干不了了。

  中兴村是上海滩旧式里弄和棚户简屋的一个缩影,二三十年来这里居民期盼着动迁改造,有多少老人在期盼中撒手而去,又有多少后人在期盼中望眼欲穿。今天,林立的“小炮楼”已夷为平地,过去化为尘埃,夙愿变为现实。就在写下这篇拙文之时,房屋征收补偿款开始发放,多少人家在喜悦之中搬新居。新年伊始就带来好兆头,预示着新的生活幸福美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中国新闻
   第A08版:家装专版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街拍/目击
   第B01版:陆家嘴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陆家嘴金融城
   第B03版:陆家嘴金融城/证券服务/商学院
   第B04版:股市大势/金市汇市/陆家嘴金融城
   第B05版:陆家嘴金融城/理念分享
   第B06版:广告
   第B07版:陆家嘴金融城/基金纵横
   第B08版:金融城周刊/上海物业/陆家嘴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海外传真/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音乐时空
   第C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6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娱台历
   第C08版:艺林散页/国家艺术杂志
微信
心·境
新年的味道
坐相与站相
南红正红
告别中兴村
宝岛处处咖啡香
新民晚报夜光杯A14告别中兴村 2016-02-06 2 2016年02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