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为《爱乐》杂志写过十款推荐了,但由于2015年是本人收藏唱片较丰富的一年,佳作实在一单难尽。有幸另得机会,再列一份单子推荐给读者诸君。首先说明一下,所荐并非15年发行的新片,仅是我在15年入手的录音,而且这里推荐的唱片大多是比较容易找到的。
10.巴伦伯依姆的萧邦《24首前奏曲》、《摇篮曲》等,由EMI发行。年度惊喜之一,这是巴伦伯依姆青年时的录音,通常没有被视为他的代表作,听过以后却为之惊叹。钢琴家少年时即受到老一辈大师们的影响很深,埃德温·菲舍尔和鲁宾斯坦两位或许是影响他最深的,前者让他了解德奥学派富有深度的自由,后者则展现出浪漫派风格的精髓。虽然没有正式成为他们的学生,巴伦伯依姆这样转益多师的经历却在此结出硕果。他弹《24首前奏曲》既有细腻的色调变化,又给人富丽之感,颇有浪漫派遗风;而钢琴家审视全局的角度,就明显流露出那种音乐智慧与个性交融的倾向。
09.特兹拉夫(Christian Tetzlaff)演奏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两首《浪漫曲》,由Arte Nova发行。年度惊喜之一,特兹拉夫不愧为新生代小提琴家的中坚。贝多芬的协奏曲其实是独奏的第一句出来就知道你有几斤几两,特兹拉夫清秀却富有质感的发音,自然、委婉却内具挺拔的句法皆出手不凡。很多青年演奏家都能表现独特的想法,可要像他这样既演奏出充分的自发性,又如此稳健地把握第一乐章的大格局,就真正是了不起的修养了。很多时候,他的演奏让我想到施耐德汉,实在有大师的潜质。
08.埃尔曼(Mischa Elamn)的艺术,小提琴小品集,由Vanguard发行。现在埃尔曼的名气不那么响了,但在上世纪初,他是美国小提琴界的头号红人,直到克莱斯勒、海菲斯先后接过这一地位。尽管如此,埃尔曼仍然是极少数在发音之美上能够同克莱斯勒相提并论的小提琴家。所幸他的艺术生命很长,留下一些立体声录音。尽管当时小提琴家的技巧有衰退,但他的美声,他的气质——那种旧日时光的人文气息与自由的风度,还是百听不厌。Vanguard录得很好,马斯涅的《冥想曲》、舒曼的《梦幻曲》这些我们原本烂熟的小曲子,竟是听到耳目一新;并且领略了真正的美声唱法后,某些演奏或许我们都不想再听了。这款录音我收藏的是日版唱片,装帧比较考究,美版在制作方面艺术性稍欠,但性价比高出很多,将另一款埃尔曼演奏的《克莱斯勒小品集》与之合为一套发行。
07.古尔达的莫扎特录音带:奏鸣曲集,由DG发行。古尔达这套唱片我今年才入手,DG稍后更完整地打包了他的莫扎特,你选择哪套视情况而定。不少人将古尔达的莫扎特奉为至宝,我却更愿意将其视为一个有趣的补充。无论触键的品味,立体的音响构思,还是速度控制当中充分自由却有分寸的修养,都是德奥学派的典范,且属于最杰出的典范无疑。然而,钢琴家发掘莫扎特内在力量的手法有时是颇具挑战性的,尤其在K.310这样的作品中,K.332末乐章也是出人意料的雄伟的演奏。古尔达对莫扎特有极深的理解,所以才能够弹出如此奔放,却不失自然的演绎,换了别人,恐怕早就引火烧身。
06.克列姆佩勒的科隆岁月,由Andante发行。一套好唱片常常不用花太高的代价,Andante这款录音原本定价不低,目前在网上却很便宜。2CDs的唱片收录了克列姆佩勒与科隆广播交响乐团合作的贝多芬第三、第四交响曲,勃拉姆斯《第二钢琴协奏曲》(安达演奏钢琴),还有欣德密特的作品。乐队虽然不是顶尖,表现却也令人满意。通常说到克氏的指挥,人们可能提到深刻而缓慢、厚重的特点,这些录音却提醒我们指挥家对于细节的敏锐关注。哪怕在《英雄交响曲》如火如荼的末乐章,也会闪过我们或许未曾注意的东西。为了安达的钢琴部分也该选择这套唱片,在保持他一贯富有诗意的音响的同时,钢琴家火力全开,气魄几乎压过乐队。唱片的制作精良,1954年的单声道录音,由于采用母带制作,效果还是不难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