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大师云集”的艺术类特展中,对展览质量最温和的表述是“良莠不齐”,而雷诺阿展是其中为数不多的有干货的展览。所谓干货,就是真迹。不是版画,不是影像。
在这种几乎是血雨腥风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雷诺阿展的宣传简直温婉得让人捉急。也许担心有藏否同业之嫌,主办方老是围着雷诺阿的艺术成就说来说去。如果让我给雷诺阿的宣传写文案,我的标题就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真迹!真迹!真迹!》。哦哦哦,本文不是宣传文案。
在我看来,雷诺阿展最值得关注的地方还不是真迹(在一般观众看来,艺术展览中展真迹,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而是展品来源和组织方式。此前的大师级艺术特展——无论是民营资本还是国立美术馆、博物馆里的展览,论其来源,要么是引进已经在国际上巡展的成熟项目,要么是从一家美术馆借的馆藏作品。而雷诺阿展是由主办方委托策展人,从欧美的14个不同博物馆分别借作品。
要从十几个各自为政的博物馆中挑出能呈现艺术家一生创作轨迹的作品,还要让这些作品在同一个时间段里都空出展览档期,这个组织工作的难度就比从单馆借展要大得多。再加上要和十几个机构讨价还价,分别处理合同、保险、运输,要平衡各方利益与需求,这个众口难调的工作量,想想也挺吓人的。
去年11月展览刚开幕的时候,有一件肖像作品的展位上贴着一张A4纸,解释说因为英国方面出口许可证的问题此画要延期抵沪。到今年2月份,又有另一件作品《哺乳的年轻女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另一张A4纸解释说作品要去其它地方巡展而提前退场。不管观众领不领情,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雷诺阿展在张牙舞瓜地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