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6年04月1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上海之大
吴 强
  吴 强

  48元一口的“天价茶”事件上周末曝出后,引发关注。

  国人惊讶、市民愤怒:惊讶和愤怒都因为是上海。上海,向来是雍容有度、有礼有序、文明法治、近悦远来,居然也会出现这样的奇闻。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此事一旦曝出,主流媒体迅速证实和跟进,其负面影响不容小觑,网友们纷纷质疑和质问:谁在抹黑上海的脸面?

  其实,芸芸商家,难保有个别见利忘义、利令智昏,行苟且之事的。以上海之大,难免有这样宵小之辈混迹其中。开句玩笑,这茶座还算是“客气”的:喝茶这件事情,要巧立名目,完全还可以收“看景费”“闻香费”“茶水加热费”。就算只说“口”,“口”也还分一大口、一小口——当然,这些“创意”,仅供相声滑稽取材,绝不是教唆商家“生财”。

  一旦这样生财,财不来灾先至。从昨天公布的处理结果看,涉事企业被所在区市场监管局处以50万元罚款,并吊销营业执照。50万,按照这次犯事的规格,索价2000多元算,得宰客宰上250次才刚够缴罚款。这还不说,企业主要股东和茶托因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被警方处以治安拘留5天的处罚。结果一出,人心大快,因为我们都热爱这座城市,都以这座城市为骄傲,并对任何抹黑这座城市形象的行为痛心疾首。

  记得去年在伦敦所见:大本钟下、泰晤士河桥上,好几堆人在玩帽子套橡皮球压注的把戏。当地人告诉我们,这都是骗人骗钱的把戏,但还是看到不少游客掏钱上当。这些人很警觉,一旦有警车呼啸而来,立刻就收摊走人,警察走了就又回来。这种瑕疵,自然也不妨碍伦敦成其为赫赫有名的国际大都市。

  海纳百川而成其大。并不在于百川都洁净透明,难保有污泥浊流,而一旦污迹出现,总是能够及时清除,并且在总体上保有健康、活力,也正因此成其上海之大。

  茶托事件及其快速处理,加之一系列长效措施,无疑在告诉热爱这座城市的人们:上海,依然是雍容有度、有礼有序、文明法治、近悦远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民生速递
   第A11版:互动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目击/街拍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专版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
   第A2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天弈新元 别有同天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03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4版:博览/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7版:广告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我家厨房/好吃周刊
   第B11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B12版:广告
住院“15天行规”谁来破?
上海之大
用不起的知网
打破“为官不为能安稳做官”的错觉
“酒代驾”
遇事何必想歪处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上海之大 2016-04-14 2 2016年04月14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