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表示,卡特的讲话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首先,他提到美国要在亚太地区推动建立一种有原则的安全网络,作为亚太地区的安全架构来处理该地区面对的挑战。所谓有原则就是美国所主张的一系列原则,包括航行自由、按照国际规则处理相关问题等。这个安全网络实际上是以美国现有的同盟体系为基础,是它的一种放大。
第二,卡特在讲到亚太地区面临的安全挑战时,把南海问题放在朝鲜半岛问题之前。他认为亚太地区的安全挑战包括南海问题、朝核问题、极端主义威胁等,而把南海问题放在朝鲜半岛问题之前,可以看出美国对这一问题的关切程度。
第三,关于南海问题,卡特基本上仍是老调重弹,无非是说中国在南海的行为加剧了地区紧张,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担心,导致了中国的自我孤立。
吴心伯认为,总体上看,卡特的讲话不像前几天他在美国国内讲话的调子那么激烈。尽管他在讲到南海问题时对中国进行了一番批评,但也一再强调中美之间还有很多合作领域,美国推动建立地区安全网络不是针对中国,也不是为了孤立中国。另外他表示,今年将到中国访问,既是要推动合作,也是要讨论美国关切的问题。
吴心伯表示,与会专家对卡特讲话的火药味不是那么重有点意外,但即使他的言辞表面上不是那么激烈,调子也放得比较低,实际上整个讲话还是针对中国。有专家认为,卡特还是把中国作为主要攻击目标,所谓中国“自我孤立”实际上并不存在,是美国在丑化中国、妖魔化中国。
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主任、海军少将关友飞说,中国欢迎美国在亚太地区发挥建设性作用,乐见美国与本区域国家发展正常关系,但卡特提出中国“自我孤立”说法与实际不符。
他强调,中国“自我孤立”概念是杜撰的,卡特这样讲的目的“是想孤立中国,想让本区域国家把中国作为孤立的对象,我认为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也不符合实际”。
吴心伯介绍,4日上午的全体会议除了卡特讲话外,日本防卫大臣以及印尼、马来西亚和印度等国的国防部长也先后发表演讲,下午则是几个分论坛同时进行,分别讨论朝鲜问题、南海问题、网络安全等热点议题。比如在他参加的军事能力发展分论坛上,与会专家着重讨论了在当前技术越来越进步、军事预算越来越紧的情况下,各国军事能力发展会有什么变化。
本报记者 丁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