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人物/文体汇
     
本版列表新闻
马林斯基首席奥克萨那·斯克里克——~~~
马林斯基首席奥克萨那·斯克里克——~~~
马林斯基首席奥克萨那·斯克里克——~~~
马林斯基首席奥克萨那·斯克里克——~~~
     
2016年06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马林斯基首席奥克萨那·斯克里克——
她就是“美丽悲剧”的女主角
张艺 何川
  上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奥克萨那扮演的黑天鹅奥杰丽雅,用32个挥鞭转征服了上海观众的心。许多上海观众开始回溯至10多年前拍摄的芭蕾纪录片《美丽悲剧》,50分钟时间里,镜头从奥克萨那的12岁,跟拍到她舞校毕业。

  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一个芭蕾梦,但真正为之付出的却不多。因为在那看上去柔软的足尖、流畅的身段背后,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

  奥克萨那·斯克里克就是这样一个肯吃苦的女孩子。舞台上,她是曼妙的芭蕾精灵,聚光灯下的灵魂舞者,是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新晋首席,是“仙女”西尔菲达、是“吉赛尔”“雷蒙达”,是这次飞驻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天鹅公主”奥杰塔,“舞姬”尼基娅(见右图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

  1989年她出生于乌克兰哈尔科夫,是一个会为了跳舞减肥,会因为辛苦流泪,会在青春期里感到孤独、忧伤的普通女孩……

  谈启蒙 毛毛虫时期

  奥克萨那之所以跳舞,是因为母亲。

  在母亲眼里,女儿是一个为芭蕾而生的精灵。脚骨柔软,身材纤长,刚出生一个月就会劈叉。“她还是个小婴儿的时候,我就检查了她的脚掌,决定让她学芭蕾。”母亲说,她带着4岁的奥克萨那去报名舞校,被拒之门外,因为年龄太小。“他们让我过一年再去。”于是第二年的4月21日,奥克萨那踏进了芭蕾学校的大门,就在前一天(4月20日),她刚刚过了自己的5岁生日。

  然而,少女时期的奥克萨那并没有那么喜欢芭蕾。12岁那年,她来到了俄罗斯著名的彼尔姆舞蹈学校,训练从早上9点开始持续到晚上9点,封闭的学习环境,近乎严苛的训练,很容易让青春期的小女孩陷入一种孤独的惶恐。

  ■ “每次吃饭都让我觉得罪恶,我得减肥,不然明天就胖成猪了”。

  ■ “开始穿脚尖鞋了,每次跳完我的脚都会出血,我用绷带缠住它们,但似乎没什么用”。

  ■ “上课的时候,我就像一块海绵,不停滴水,浑身湿透”; “女孩子们都不理我,她们不和我一起吃饭,我也不想搭理她们”。

  日记里的字字句句,都让人为这个女孩子感到无比心疼。15岁的奥克萨那,敏感、脆弱、孤独,165厘米的身高却只有38公斤,因为太瘦,看上去就像个还没发育的小女孩。

  谈成长 结茧蜕变期

  黄豆豆说过,每个舞蹈演员都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突然开窍。对于奥克萨那来说,真正爱上芭蕾是在16岁的夏天。

  那是一次芭蕾测验,听到自己分数的时候,奥克萨那被失败的感觉层层包裹。可能每个年轻女孩曾经有过这样的挫败感,觉得周围的人比自己美,比自己聪明,比自己苗条,比自己有天赋。

  “我突然觉得烦透了,爱谁谁吧!我意识到自己真的很喜欢跳舞,我享受那种沉浸在舞蹈世界里的美妙。”

  奥克萨那开始试着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写进日记,不再因为孤独自怨自艾。她努力吃东西增肥,努力长高。“那年我唯一的目标,就是要长到170厘米,44公斤。”她笑着回忆,“芭蕾让我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很庆幸自己有过那些经历,一直走到现在。”

  从舞校毕业之后,奥克萨那进入了马林斯基。在这个世界闻名的俄罗斯舞团里,她如鱼得水,扮演了不少角色。“我不敢相信,学校的学习真的结束了。”从最初的难以适应,到之后的难以割舍,奥克萨那突然意识到,自己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

  “那时候没有人认识我,我需要去证明,我能做到,我能表演这些角色。” 奥克萨那再一次证明,付出的努力永远不会被辜负。在老师叶莲娜·叶甫捷耶娃的指导下,在她自己没日没夜地练习中,这个来自乌克兰的女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在芭蕾舞台上大放异彩。

  谈当下 破茧成蝶

  说句实话,奥克萨那不是典型的欧洲美女,她眼睛不够大,鼻子不够翘,脸型不够瘦削。但只要站在人群里,第一眼被认出的一定是她——或许是因为她周身洋溢的自信,和那种与生俱来受人瞩目的气场。

  在马林斯基,奥克萨那主演过几乎所有的古典芭蕾剧目,担任过现代芭蕾的主舞。从一级独舞晋升到舞团首席,她只用了3年。

  过快地成名,让奥克萨那“木秀于林”,自然,也受到质疑。

  “人们并不了解我,人们只是离得远远地评论我,‘哦,从彼尔姆来的’。”老师和家人的支持,让奥克萨那有勇气面对这些声音,在汗水中调整自己,在旋转的舞步中放松自己。芭蕾给了她压力,也给了她最好的慰藉。

  “当我登上舞台,就感受到我有很多力量。现在,我在舞台上的心态已经很平静了。”奥克萨那告诉记者。

  如今的她,主攻戏剧芭蕾。“很多时候,现代作品的内容和含义较难理解,而古典芭蕾就容易多了。每一个步伐、每一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含义,我会明白它在讲什么,也更容易去把控我自己的内心世界。”    本报记者 张艺 实习生 何川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7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特稿
   第A09版:家装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人物/文体汇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她就是“美丽悲剧”的女主角
昆曲演绎古汉语版智利国歌
张园一景
本报信息
新民晚报人物/文体汇A16她就是“美丽悲剧”的女主角 2016-06-05 2 2016年06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