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5: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6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糜文浩:牺牲在枫林桥的烈士
糜靖亚
  ◆ 糜靖亚

  糜文浩,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中共上海区委沪西组织委员,负责开展工会工作;还在中共中央秘书处工作,负责文件的起草、刻写、印刷和保管工作。1927年5月8日被英国巡捕逮捕,随之被引渡到枫林桥南面平江路的军法处和警备司令部。1927年5月11日下午5时,糜文浩被绑赴枫林桥刑场,惨遭杀害。

  进入“上大” 学习马列主义

  1901年9月24日,伯父糜文浩生于无锡县玉祁乡新桥镇一个贫苦的农家。大爷爷糜赓亮膝下有四子,文浩伯是老二。伯父从小学习非常勤奋,1915年,伯父考入了江苏省立第二甲种工业学校(后改名为苏州公立工业专门学校)应用化学科。1919年5月4日,全国爆发了五四运动,苏州的学生联合会很快成立了。5月28日,伯父参加了学联会组织的十二个甲等以上学校3000多人的游行。

  五四运动后,18岁的伯父因无力继续学业,被迫离开了苏州工专,回到家乡无锡堰桥附近的胡氏小学当教员。不久,他又到曾经受到启蒙教育的无锡青城市立第七初等小学任教,并被推举为该校负责人。不久,他考进了上海邮政总局。

  1923年,伯父毅然放弃了邮政总局的工作,经郑振铎介绍,进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共产党员董亦湘、徐梅坤、杨贤江、沈雁冰等10多人都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介绍马列主义和进步思想,这对伯父的思想有着强烈的影响。当时,他住在我大伯伯糜文溶家里,即闸北西宝兴路海源坊42号。大伯伯已是共产党员,不过当时不能暴露身份。家里订有《向导》《新青年》《中国青年》等党的刊物和其他进步书刊,这些书刊成为伯父最好的精神食粮。1923年2月28日,党派董亦湘、糜文溶在无锡成立名为“青城导社”的进步团体。这是无锡最早由共产党员发起与组织的一个社团。当年春节,伯父随大伯一起由沪回家欢度春节,参加了“青城导社”。

  1923年秋,伯父离开了商务印书馆,进入了上海大学。上海大学是党早期培养革命干部的一座洪炉。邓中夏担任总务长,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张太雷、陈望道、沈雁冰、郑振铎等担任教师。伯父进入瞿秋白主持的社会学系,有幸听过瞿秋白讲授的《现代社会学》和《社会哲学》两门课,还听过李大钊作的《社会主义质疑》讲演。伯父在“上大”参加了部分进步学生组织的“中国孤星社”,成为最活跃的社员之一,并担任《孤星》旬刊的编辑。他在《挽救中国的第一步》论文中,郑重提出:“挽救中国的第一步是打倒帝国主义。外国帝国主义一天不绝灭,则中国的军阀,一天不能打倒,我们的挽救计划一天不能实行。”1924年,由杨贤江、徐梅坤介绍,伯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年,他仅23岁。

  购买枪械

  组织工人起义

  伯父入党后不久,进入莫斯科东方大学,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唯物史观”“世界革命史”“俄国共产党史”等马列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经验,从而也更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景。

  1925年深秋,伯父奉组织之命回国。回沪后,他担任中共上海区委沪西组织委员,负责开展工会工作,发动工人运动。沪西纺织工业比较发达,仅半年左右,伯父组织发展了很多工人运动积极分子。在这期间,伯父结识了上海第一毛纺织厂女工王彩贞,不久由杨之华、何洗清介绍入党。1926年4月26日,伯父与王彩贞结婚,居住在闸北天通庵路昌善里。

  由于工作需要,党组织决定调他们夫妇到中共中央秘书处工作,地址是北四川路川公路正德里4号。当时,这里住着王若飞、周恩来等领导同志。我的伯父担任中共中央秘书,负责文件的起草、刻写、印刷和保管工作。伯母王彩贞则担任党的秘密交通员,负责给王若飞、瞿秋白、李立三、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传递文件。

  1927年2月下旬,中共江浙区委召开党员大会,会议决定上海举行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中央同意了江浙区委的意见,并派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担任起义总指挥。伯父也参加了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组织上海总工会工人纠察队,经管枪械、弹药以及其他各种军需物资的筹集和供应。当时,伯父负责向国外洋行购买一部分手枪和弹药,组织工人打入商会等机构组织的“保卫团”,以取得武器,还负责把筹集到的武器通过“邮包”“人力车”及时运送到指定的地点。这个阶段,伯父与周恩来见面的机会很多。当时,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小伯父,已参加了青年团,也和伯父一起参加起义的准备工作。有一次,他们兄弟俩到商务印书馆对面的工人纠察队去,在广场上遇到周恩来总指挥,伯父向周恩来介绍说:“这是我弟弟。”周恩来亲切地笑笑说:“嗬,你还有个弟弟。”

  受尽酷刑

  血洒枫林桥畔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工会组织壮大,会员人数猛增到80万人。这时,党组织决定伯父担任上海总工会机关报《平民日报》发行部主任。正当伯父他们为革命日夜工作时,不料,蒋介石却于1927年4月12日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当年创刊的《平民日报》被查封。党随即决定将《平民日报》改名为《青天白日报》,秘密出版。伯父挑起了秘密出版该报的重任。

  1927年5月8日星期日,伯父从新闸路培德里前往威海卫路崇德路343号的王家印刷所时,被早已埋伏在屋内的英国巡捕逮捕,随之被关押到静安寺巡捕房。伯母知道了伯父被捕的消息后,立即赶到静安寺巡捕房,伯父双手双脚均戴着镣铐。伯父看到伯母,急呼:“贞妹!贞妹!”可是,伯母已被巡捕用枪托撵了出去。伯母强忍着痛苦和眼泪,恳请组织营救。

  第二天,伯父被租界巡捕房引渡到枫林桥南面平江路的军法处和警备司令部,敌人对伯父进行严刑拷打,逼他供出党组织和领导人。可是,伯父虽然被打得遍体鳞伤,但绝不出卖组织和同志。在狱中,伯父遇到一位无锡石塘湾的同乡,名叫冯梦阳。由于冯是非政治原因被抓进来的,有可能被释放。伯父便对他说:“看来,我很难生还。你如有机会出去,请转告我家人:我妻若生男,可取名‘枫林’;若生女,取名‘飘云’。”伯父给儿子取名“枫林”,是预计自己将在枫林桥就义,要儿子牢记这血海深仇,矢志革命;女名“飘云”,是希望女儿长大后,要像洁白的云朵那样洁身自好,视名利如浮云。

  1927年5月11日下午5时,伯父被绑赴枫林桥刑场。临刑前,伯父面对刽子手的屠刀,面不改色,昂首挺胸。伯父被杀害时,年仅26岁。

  1927年5月15日,党组织将《青天白日报》从第70期起改名为《满江红》继续出版。《满江红》第一期的头版头条,刊登了悼念我伯父糜文浩的文章。伯父英勇就义后,伯母生下了糜枫林。令人悲哀的是,已经长大到10多岁的枫林竟然也被歹徒杀害。

  1953年初,内务部向大爷爷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证》,无锡故乡建立了糜文浩纪念碑和纪念堂。同年,周总理还邀请大爷爷去北京做客,合影留念。

  (摘自《上海滩》2016年第5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7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特稿
   第A09版:家装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人物/文体汇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糜文浩:牺牲在枫林桥的烈士
上海童话
红账本之谜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B05糜文浩:牺牲在枫林桥的烈士 2016-06-05 2 2016年06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