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冷的3月在朋友圈里热传一种新鲜菌:羊肚菌,西藏来的。它的贮藏条件让我相信它长在海拔2000~3000米的雪地里:必须在0℃以下,即冰箱的冷冻室。它的外表太可爱了,放在手里,像一棵微型圣诞树:树高如中指长度,树干是白色的,树冠是褐绿黄三混色,像蜂巢,也像羊肚里面的皱褶,所以叫羊肚菌。
从前没见过这种东西,西藏太远太崎岖了。也许,从前西藏的老百姓也不一定知道这东西有什么价值。像松茸一样,在1987年日本人大批抢购之前,松茸在西南山地只是白菜价。采它太费劲了,山民们宁愿让它烂在山里。
卖这羊肚菌的是一家干货店。特价,300元2斤,市面卖鲜品要600元一斤呢。干货店平时卖过西藏产的羊肚菌干品,回家发泡几小时,才可入菜肴。有人说,干品比鲜品香。但鲜品稀罕,尝鲜期只有一个月,就是3月至4月,所以大家赶着买。
我也买了,回家分批试做。每次从冷冻室拿出一小袋,解冻,然后浸水,冲洗皱褶里的沙尘,开边切好,炒、灼、炖汤。我妈说:“唉,很多种菇都比它好吃啊!”怪我枉费心机。味道好一点的,还是用浓汤宝煨它的那一次,有一股清冽的菌香。菌冠那些皱褶,吃起来是纤维质的,并不柔滑。想不通它何以出名,是药效吧?
有朋友见了图片说,这圣诞树状不像是野生的,野生是圆顶的。难怪!
据悉,鲜羊肚菌最大的好处是肠胃易吸收。羊肚菌被视为“素中之荤”,人体中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搭配而成,它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所不能制造的。每百克羊肚菌干样,钾、磷含量是冬虫夏草的7倍和4倍,锌的含量是香菇的4.3倍、猴头的4倍;铁的含量是香菇的31倍、猴头的12倍。补肾壮阳,补脑提神。
有家餐厅用老鸡高汤和鲍鱼等一堆贵料来陪衬它,隔水炖,汤味很好,是鸡与鲍鱼撞出来的美味,不太知道羊肚菌的本味。
终于,惊喜来了。这天另一家餐厅用走地鸡来煸炒这个鲜羊肚菌,店家不叫“煸”,而叫“生煎”。羊肚菌吸足了油香,意外美味。有人试了一筷子就惊呼起来,一下子大家就把菌块抢光了,剩下了一碟鸡。幸好,鸡肉也美不胜收。原来是相得益彰,羊肚菌得这么吃!有人说,别忘了,这是鸡油的美味,有了鸡油,什么菌都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