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站辐射近万名白领
这个办公场所其实并非真正的集装箱,而是用特别加工过的集装箱板与其他建材搭建的,经过独特的设计,隔音隔热,有大大的玻璃窗,具有与园区相称的工业元素,让年轻人觉得很酷。每天,这个小小的“集装箱”,会通过十多个微信群,向园区的白领发出“一声问候”,下午则送上一杯“下午茶”,下班时还有“抢红包”送福利活动。
长阳谷园区是大型国企中纺机旧址,现正在进行改造,二期长阳谷园区已建成,改造后的老厂房内已有启迪之星、智能云科、等60家创客空间及创新企业入驻,共有员工3000多人。创业园区内绝大多数都新成立的民营企业,员工也大多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新上海人占60%。
在长阳路隆昌路口的“城市概念”软件信息服务园区里,一排排三层红砖楼房富有设计感,一片片草坪绿意盎然,其中还点缀着喷泉、雕塑。这里已没有原来上海矽钢片厂的影子,取而代之的是350多家中小微互联网企业,共有员工8000人。而长阳路宁国路口的一栋大楼,则是沪江网蚂蚁创客空间,里面有60个小微型创业团队,每个团队多则十几人,少则一两人,基本都是90后。
面对新的环境、新的人群,党建工作该怎样创新?大桥街道去年底在三个园区分别推出党建工作站,与基层服务站相结合,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新路,党建、工青妇组织以及其他服务覆盖到了近万名企业白领。
让员工产生幸福感
在城市概念园8号楼底楼也有一个“党建工作站(基层服务站)”,门口还有像咖啡馆一样的户外座椅。推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是金色的镰刀铁锤,下面则是“为人民服务”几个大字。再走过去,舒适的长沙发上面是一面“红墙”,园区里的党员在这里亮相,每位党员的照片边上配着一句座右铭:“每天进步一点点”“有志者事竟成”……这里,可以在午休时间过来静静地读一本书;可以在公益服务点赞墙上签名留影;还可以投币2元,喝上一杯咖啡,这2元钱则进入了园区公益基金。难怪有人说,这是一个“让在园区工作的员工产生幸福感的地方”。
白领沙龙和俱乐部则是工作站吸引年轻人的两大平台。经过员工需求调查,工作站开设了书香汇、章博士情感沙龙、上海闲话、健身课堂、插花学堂等7个沙龙小组,以及爵士舞、羽毛球、交友、“小白菜”志愿者等俱乐部,覆盖3大园区。员工可以到工作站报名,加入每个沙龙和俱乐部的微信群,参加定期举办的活动。这些活动也得到了园区内企业的支持,一些大企业打开大门,提供自己的空间给其他企业员工共享。
服务企业零距离
“群主,我们公司有一些高管是台湾籍的,他们也想办上海居住证,不知道有什么通道和办法?”“稍等”……这是今年4月29日微信群“长阳谷HR群”里的一段对话。提问的是诺亚财富的人事部经理忻先生,回答的是党建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吴凌之。这个微信群共有68人,几乎长阳谷所有企业的人事负责人都在其中。吴凌之不仅答复了忻先生的问题,而且这些信息也第一时间辐射到了其他企业。
在群团改革的背景下,党建工作站(基层服务站)也成为工青妇组织服务企业的新渠道。长阳谷上个月成立了工会联合会,第一批会员单位22家,今年以来已经办理工会卡200多张。
诺亚财富的高管高扬说:“刚来到一个新社区,感到很陌生,几个月来,工作站拉近了企业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感到特别温暖。” 首席记者 邵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