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民生调查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超导的产学研新模式——~~~
上海超导的产学研新模式——~~~
上海超导的产学研新模式——~~~
上海超导的产学研新模式——~~~
上海超导的产学研新模式——~~~
     
2016年06月05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超导的产学研新模式——
高科技攻关成果直接入企业孵化
马亚宁
  去年工博会上,一只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炫酷“小飞碟”惊艳全场。碗口大的“小飞碟”里,内置着6层超导薄膜,每一层薄膜的厚度只有头发丝的千分之一至万分之一,这能让“小飞碟”跟随着磁铁轨“离地飞驰”。这一神奇的悬浮飞行,正是全球竞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及其应用。“上海超导”与上海交大通过创新性的成果转化模式,在我国一直被“卡脖子”的高温超导材料领域闯关成功。

  与低温超导材料相比,高温超导新材料能在较高温度下达到“零电阻”,在电力能源、高端医疗设备、轨道交通、大科学工程、军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世纪第一个10年,全球只有3家第二代高温超导材料供应商,2家在美国,卖得很贵;另一家在日本,禁止出口。

  2007年,在德国、日本、美国都做过超导研究的李贻杰回国,成为上海交大的特聘教授。作为上海市千人计划引进学者,他带领团队经过3年多自主研发,研制出国内第一根百米级高温超导带材。如何将这个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产品?高温超导材料的广阔应用前景,吸引了投资界的有识之士,他们走进上海交通大学“点名转化”有关高温超导的科研成果。

  科学家不谙市场,只懂科研;企业家精通市场,不问科研,双方决定走一条“术业有专攻”的产学研合作道路。高校不参股上海超导公司,企业也不花钱买科研成果,而是由企业投资为学校新建了一座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楼,并由交大成立全新的二级学院——上海超导联合研究院。超导研究院引进李贻杰团队及其研究成果,以及其他学科愿意加盟超导研究的教授专家。而超导研究院成立之初以及后续的所有研究成果,则直接进入上海超导有限公司孵化、生产。

  待上海超导盈利后,每年从利润中按比例提取资金,与上海交大联合成立“超导基金”,用于学院的学科建设和发展。“超导研究院里的科研项目,基本都由学校和企业联合完成,共同署名。项目获奖,荣誉等归上海交大,知识产权归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超导副总裁洪智勇告诉记者。

  在这种新型的产学研体制下,一批致力于高温超导技术的精英人才,从海内外汇聚到上海超导和交通大学,他们怀抱着振兴中国高端制造业梦想,以工匠精神打造精益求精的产品。而对超导研究院科研人员的考核,也紧贴企业的产业化目标,其考核晋升体系也以产业化为标准,而不是论文数量。

  “我们公司有70多名技术人员,加上交大的团队研发人员超过百人,这是一个跨学科的团队,包括了材料、物理、电气、机械、仿真等领域。”洪智勇说,在这个“大投资+大项目+大方向”的产学研合作中,多个团队无缝对接、密切合作,从工艺到装备改进了上百个关键技术点,使上海超导带材的成品率和性价比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终于,实现了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的量产。放眼全球,能大规模生产这种材料的企业只有四五家,上海超导是其中之一。      本报记者 马亚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新民健康/时令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7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特稿
   第A09版:家装专版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汇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文体汇/动态
   第A16版:人物/文体汇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谁来化解科研 人员创新创业之困?
不意味着所有高校都要“逐利”
科学家只能专注于论文和实验室吗?
研究团队自己“当掌柜”
高科技攻关成果直接入企业孵化
新民晚报民生调查A07高科技攻关成果直接入企业孵化 2016-06-05 2 2016年06月05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