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孩子不会方言
在我国,普通话是国家规定的教学、会议和广播等三大活动的必用语言。在学前教育阶段坚持用普通话教学,也是长期的惯例,包括给孩子的视听读物、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等,都是提倡用普通话。幼儿园的旧工作规程第二十八条规定:“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招收少数民族幼儿为主的幼儿园,可使用当地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而新规程中删除这一款内容,对此,接受采访的沪上幼教工作者都很坦然,也觉得有其合理性。
徐女士的孩子在七宝实验幼儿园。“入园前,孩子会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没想到两年下来,不仅沪语退化了,回家后还对着说上海闲话的父母嚷嚷‘太难听’。”徐女士说,虽然幼儿园好几次挑选孩子参加沪语童谣比赛,但孩子的其他所有日常用语都是说普通话,改也改不过来了。
上海孩子不会说上海话、广东孩子不会说广东话、苏州孩子不会说苏州话,方言式微已成为全国大都市的普遍现象。中福会少年宫有一次开设沪语课,居然有小朋友把山楂片读成了“三只屁”,把痱子读成了“妃子”。
教学用语还得规范
幼儿园不强求用普通话教学,这倒是为方言的从小抓起提供了必要时空。普陀区太山新村幼儿园园长吴莹说,在课间休息时,老师们会和孩子说说上海话,大班有一节主题活动课叫《我们的城市》,讲城市的特色、城市的交通、城市的变化等,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会中,很鼓励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用上海话表述与讨论。这些年学校组织孩子们开展学讲沪语活动,家长没有提意见,而且,沪语和普通话的交叉使用,也是对孩子听说能力的一种锻炼。
但在中福会幼儿园园长凤炜看来,规程中删除“幼儿园应当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的规定,并不标志着就一定得将方言引入幼儿园的教学和其他生活、游戏活动中。“教学用语有相对固定的表达方式,用普通话的效果会好于用方言,因为有些词句很难用方言规范地表达清楚,所以,用普通话教学是考虑到特定环境的。此外,幼儿园还有一个要与小学教育相衔接的问题,现在小学生上课基本上都是用普通话,考虑到幼小衔接的顺畅,幼儿园用普通话教学不应该被视为不正常。”她说。
首席记者 王蔚
欢迎读者扫描右上角二维码下载新民邻声APP,进入话题板块对本文进行评论互动,部分优秀点评将刊登于明日本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