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松江方松街道多举措变“菜地”为“景观”——~~~
松江方松街道多举措变“菜地”为“景观”——~~~
松江方松街道多举措变“菜地”为“景观”——~~~
松江方松街道多举措变“菜地”为“景观”——~~~
松江方松街道多举措变“菜地”为“景观”——~~~
松江方松街道多举措变“菜地”为“景观”——~~~
松江方松街道多举措变“菜地”为“景观”——~~~
     
2016年09月0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松江方松街道多举措变“菜地”为“景观”——
种菜“游击队”编入护绿“正规军”
秦天 范洁
  半人高的玉米、长势正旺的毛豆,还有一丛丛举着红穗缨的甜芦粟,地铁9号线松江新城站北侧一片未开发地块,俨然一派“田园风光”,随意搭建的木棚、肥料散发的气味与松江新城形象格格不入。日前,方松街道联合公安、城管等多部门对这块面积达160亩的“城市菜地”集中整治,土地平整后将打造一条生态景观林带,并鼓励游击“菜农”参与绿化养护。

  整治的地块位处地铁9号线松江新城站上盖,整治区域面积约10万平方米。由于土地性质等问题,一直未实行开发利用,近年来陆续有本地居民、外来人员进入种植各类农作物,出现了几十片大小不一的“承包菜地”。此前,方松街道曾多次与种菜者沟通协调,但收效甚微。

  这一次,方松街道在松江区有关项目规划调整落地之前,结合前期已形成的绿化改造初步方案,决定在此种上香樟、无患子、樱花、青枫等快速生长树种万余株,形成景观林带并由专业公司日常养护。

  不过,在这里种菜的居民有近百人,如何整治与引导?街道发挥巧思,将一些符合年龄要求和身体健康条件的“种菜能手”编入了“正规军”,先是要求治理菜地乱象,再给予养护工作机会。听说有上岗机会,不少种菜者前来咨询。50多岁的王老伯原本家住农村,搬到松江新城后闲不下来,在这里种菜除自给自足,还卖一些贴补家用,希望借这次机会“改邪归正”。同样打算加入的徐阿姨说,种菜动机并不是出于经济困难,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

  方松街道已成立监督队伍,配合城管等部门对辖区内毁绿种菜乱象专项整治,为预防居民“卷土重来”,便“投其所好”变堵为疏,既破解环境难题,又满足农耕情结。

  通讯员 秦天 本报记者 范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上海新闻
   第A13版:上海新闻
   第A14版:上海购物节专版
   第A15版:上海购物节专版
   第A16版:社会新闻
   第A17版:专版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家装专版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财经新闻
   第A22版:民生上海
   第A23版:民生上海
   第A24版:国际新闻
   第A25版:国际新闻
   第A26版:国际新闻
   第A27版:家装专版
   第A28版:文体新闻
   第A2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30版:大购网专版
   第A3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32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3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34版:家装之窗
   第A35版:新民法谭
   第A36版:新民法谭
   第A37版:新民法谭
   第A38版:新民法谭
   第A39版:广告
   第A40版:广告
   第B01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纪念特刊
   第B02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3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4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5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6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7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8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09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0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1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2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3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4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5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第B16版:夜光杯创刊70周年
传达民情 汇聚民意
小囡不会讲上海话幼儿园里要开方言?
孩子坐最后一排 家长不必太纠结
种菜“游击队”编入护绿“正规军”
老洋房外老外拗造型
建工医院明有义诊
广告
新民晚报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A10种菜“游击队”编入护绿“正规军” 2016-09-09 2 2016年09月0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