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红二代”——红军战士李文模的小女儿李甄。
在保定路上一处门面不起眼的公司中,我踏上狭窄但干净的楼梯到她办公室,老地方老样子,办公桌上“党员示范岗”铭牌照例在“示范”。我与她曾有过多年工作上的交集。
五十岁出头的她还是那样热情朴实。十多年前社区综合党委召开“新经济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例会,我第一次见到她,清丽端庄书卷气,发言不多却清晰实在。较长一段时间,我不知道她有一位参加过长征被誉为“飞将军”的英雄父亲李文模,他离休前是东海舰队副司令员,10岁随红军参加长征,14岁在延安加入中共,是当时延安最小的党员,从红军小战士成长为有陆海空战斗经历战功卓著的将军,他的团队经由毛泽东主席提议,曾被国防部命名为“海空雄鹰团”。
“红色”战队的传奇将军,不忘红军长征的初心,家训是“红色”基调:最基本准则“身教重于言教、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最基本要求“认真、严谨、责任、总结”。三个子女有时见到人家的孩子依靠父母官职,事业风光生活富裕,不免羡慕,在父母面前嘀咕。为父的不多说什么,只让子女思量体味家训。子女们看到父亲下连队不坐军车,总是骑一辆“老坦克”,与战士面对面交流,熟知战士的名字和个性,对一线的战斗力了如指掌。这辆“老坦克”,还是两用的,母亲外出办事也骑,利用率很高。
将军不苟言笑,子女有些怕他,他总是开会出差很少在家。她说小时候不懂事,看见难得回家的父亲,会嚷嚷“不要爸爸在家嘛,爸爸快回部队呀”。直到她自己成为母亲和单位领导,才深切地感受到父亲那种宽广深厚的大爱,他爱子女更爱战士。她印象很深的一件事:父亲不再直接参与飞行后,就再也不去吃给飞行员特供的“空勤灶”,但根据规定可获得现金补贴,几年积累也有好几万,司务长几次三番催促父亲领取。哥哥提议,用这笔钱将家里9英寸的电视机换个大的,被父亲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父亲说,现在国家经济很困难,用这笔钱给战士们增加营养,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她说自己“就是很普通的人,用踏实做事挣来的钱,心里踏实”。早些年,她所在的国企效益不好,她应聘一家收益不错的单位被录用。将军父亲非但没动用人脉资源助她一臂之力,还要求她,“工厂困难的时候,你是党员,应与职工同甘共苦。”她留下了,企业转制后,她被党员推选为党支部书记。在“红色”家训的熏陶下,她养成做事认真严谨、善于总结提高的习惯,在工作中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员工的愁难事、烦心事,她这个书记总是竭尽所能给予帮助解决,党组织的凝聚力在这个基层组织得到充分体现;企业走出困境得到发展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与所在地的居民区党支部结对共建,资助社区困难学生,十多年来,学生一茬又一茬的,不少人还考上了大学,企业的爱心资助却始终是进行时。
从不喜形于色的将军,情不自禁地在夫人面前夸奖这个最疼爱的小女儿让他欣慰:“成熟了,会为老百姓做事了。”做母亲的只悄悄地透露一点点给女儿,还叮嘱“不能告诉你老爸的,否则他对我也不会说的”。前不久央视到上海采访李文模,将军因病卧床说话困难,记者请她说,她觉得实在说不出多少,她所知道的,有些还是从父亲战友那里听来的。
时光车轮承载了80年,世间有了天壤之别,但长征精神铸就的“红色”家训,在她身上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