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无需标签化国考热
王石川
  王石川

  今年,国考报名依旧主要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报名时间为10月15日8时至24日18时。从报名首日的数据来看,今年的国考热度依旧未减。截至当日17时,报名人数超过1.3万人。竞争最大的一个职位来自辽宁储备物资管理局的保卫处,竞争热度超过50:1。

  每到国考招录期,随之相伴的便是“吐槽季”。关注点通常集中于,哪些职位冷热不均,最热职位折射报考者急功近利;年轻人都报考公务员,谁来从事创造性工作;国考何时真正降温,变得不再那么有吸引力……

  可是,如果为质疑而质疑,甚至标签化国考,无疑显得有失理性。毕竟,一种社会现象的背后确有其存在的合理之处。以“最热职位”为例,之所以报名者众,无非两种可能,一种是该职位“含金量”较高,另一种是该职位的报考门槛较低。不必一见年轻人参加国考,就摇头叹气,忧心忡忡。人各有志,有人渴望成为公务员,甚至希望在仕途上有所作为,这是年轻人的一种自由选择。国家也需要招纳贤才,需要吐故纳新,如果年轻人都不参加公务员考试,国家机器怎么运转?

  不能不提一个时代背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今年高校毕业生是765万人,青年的就业群体加在一起大约有1500万左右。有论者提出了“慢就业”——毕业后先不就业,而是暂时选择游学、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慢慢考虑人生道路。这也反衬出当前就业不易,一些年轻人选择国考,起码说明他们敢于尝试。

  年轻人选择国考还有一个原因,国考相对公平。前不久,中央三部门联合发文,报考者若有串通作弊或者参与有组织作弊等特别严重的违纪违规行为,将永远不允许进入公务员队伍。此前,考试舞弊进入刑法调整范围。如今,“永不录用”四个字传递的信号是,要想当公务员就必须清白,“把第一颗扣子扣好”。公平竞争,一视同仁,这对那些有志于参加国考的年轻人显然是个激励。

  犹记得几年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在北京的一个论坛上发问,“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说是浪费,未免夸张,哪个领域不需要优秀人才?政府部门是社会财富的分配者,当精英人才都涌进政府部门,意味着分配蛋糕的人在增多,而把蛋糕做大的人在锐减。但是,政府机关能招收多少人才呢?为数不多。

  当前,由于简政放权的深入推进,市场经济走向完善,创业潮正在兴起。不断为年轻人创业提供便利条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社会必然越来越有活力。也许有一天国考热将真正降温。原因很简单,一个充满活力和开放的时代,会给年轻人更多选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神舟十一号太空之旅
   第A03版:神舟十一号太空之旅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专版
   第A09版:评论/随笔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复/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4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B1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12版:博览/新民环球
无需标签化国考热
楼市山雨欲来
老皮影新玩法
正视食品消费升级的治理短板
后厨危机
互联网时代的危机应对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9无需标签化国考热 2016-10-17 2 2016年10月17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