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高职教育普遍存在社会认同度偏低的窘境。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但是社会舆论对其依旧存有偏见,将其看作“次等”教育,是高考“落榜生”的聚集地,学生和家长将其看作一种无奈的选择,而用人单位将其看作“夹生饭”。但这样的局面在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却已经大为改观。
如今,在上海交通物流职教集团内,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与交通学校、现代流通学校、石化工业学校、临江科技学校和海事大学附属职业学校等开展了基于学分互认、点面结合的课程衔接培养模式的改革试点工作。“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是“点对面”中高职衔接培养模式试点的主要指导思想。学院按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及物流管理岗位群的要求,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选取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确定14门中高职衔接课程(内含12门文化基础课、2门职业技能课)和学分,制定14门课程的指导性意见,同时确定4门高职下移课程和学分,通过学分互认、公平遴选,实现“点对面”中高职课程衔接培养。换句通俗的话说,这样的好处在于中职课程学习为高职课程学习奠定基础,高职课程则对学生提升文化素养和专业职业能力发挥引领作用,从而达到消减中高职学校重复设置课程弊端、减少教育资源浪费、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
“点对点”衔接教育盘活中职与高职的大格局。这其实也是源于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鲍贤俊的一个理念:学校设置的专业要做就做第一,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不怕没有人要。 本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