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海还有一片“二万户”
郑秀玲
  郑秀玲

  电视台和有关报刊在新闻报道杨浦区长白一村一片“二万户”全部搬迁时,都说到这是上海最后一片“二万户”,并称“二万户”有可能成为历史词语进入上海的城市记忆。日前“夜光杯”刊出《“二万户”的记忆》一文,对“二万户”的历史发展及演变如数家珍般梳理,引起曾住过“二万户”的市民的深情回首,是一篇值得珍藏的关于城市记忆的文章。当然文中也有一二点可以商榷或有待进一步考证之处。

  文中提到:1985年曹杨六村十多幢“二万户”住宅拆除,改建为高层和多层住宅,沪上“二万户”版图自此不断萎缩,终于在今夏迎来最后的退出。以本人所知,文中关于“二万户”版图变化的一头一尾似都不准确。

  上世纪80年代初曹杨新村就开始改建,我从小生活居住的曹杨四村1982年下半年就开始拆除重建了,在当时还是一片菜地的姚成湾临时房过渡了几年后,搬迁到了泰山新村。而上海至今仍有一片“二万户”,位于黄陵路延长西路的甘泉三村,数数还有十多幢“二万户”实实在在地存在,“二万户”尚未迎来最后的退出。上世纪90年代,通过加层、煤卫改独等措施,这片“二万户”的模样有了些改变,但住宅原有的木门窗、木楼梯仍在,老居民仍在,他们口中仍称之为“二万户”。因为其中夹杂有几幢五六层的多层建筑,可能增加了改建的难度,看着紧邻的甘泉一村、二村“二万户”纷纷拆除重建,至今仍在翘首以待阳光能早日洒到他们头上。他们总是到处打听何时能有好消息,哪怕是道听途说不准确的消息,也能令他们高兴一阵子。他们都是八九十岁的国有企业老职工,坚守这片“二万户”实属无奈。在推动民生跨越的改革新时期,他们应该有更多的获得感,更强的幸福感。他们盼望这最后一片“二万户”真正退出上海历史舞台,成为上海的城市记忆。

  愚以为,上海还有一片“二万户”,关于“二万户”的城市的记忆不能到长白一村“二万户”的搬迁就打住。一座城市的记忆也应尽可能准确无误,这有待于不断的探讨修正。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公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广告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04版:好吃周刊
   第B05版:好吃周刊/我家厨房
   第B06版:美食大观·广告/好吃周刊
扫一扫
科学先人徐光启
上海还有一片“二万户”
君维周年祭
阳光是什么
风中飘扬的旗帜
洛阳细节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上海还有一片“二万户” 2016-10-27 2 2016年10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