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办了廿多年个上海滩上规模最大个鱼市场——铜川路水产市场垃去年10月整体搬迁,彻底关脱了。交关上海人还是蛮想念伊个。
葛末来垃铜川路之前,小菜场或者饭店是到阿里搭去批发水产品个?让我讲拨侬听:是到杨树浦路江浦路上个“上海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
1938年8月,侵华日军伙同伪官商,来垃齐物浦路(今江浦路)原工部局码头再建鱼市场,并打着“华中水产株式会社上海鱼市场”幌子,利用军事手段,来垃海上河里,拦截渔船,攫取鱼货,强抢豪夺,并硬拉渔民进场内交易。一些民族意识强烈个国人鱼行,宁可勿做饿肚皮,也拒绝拨小鬼子利用。
抗战胜利,国民政府派专人前来接管。1946年3月,鱼市场正式复业,上海市海关、警察局、招商局和铁路局协助鱼市场交易。全市200余个小菜场以及众多个鱼摊小贩所经营个水产品侪靠鱼市场供应。鱼业交易逐渐繁荣,每日凌晨1点到7点,鱼市场里人头攒动、人声噪杂,交易忙碌、运输频繁。
虽然鱼市场生意兴旺,但管理很差,秩序混乱,地痞、流氓、黄牛、退伍军人混杂其间。搿帮坏料同巡警、宪兵勾结,敲诈勒索、偷窃扒拿、寻衅斗殴,时有发生。
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6月,解放军上海市军管会接收鱼市场。经过一个多月内部整顿,货主、经纪人、鱼贩子侪能够根据规章办事,市场慢慢走上正轨。接下来,鱼市场对鱼贩子逐步清理,发还股金、收回股权,并进行了一系列整顿改革。1953年,上海鱼市场改名为“上海水产市场”。1956年成立中国水产供销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上海水产市场成为其下面个“第一批发部”。1990年又改为“上海市水产供销公司第一分公司”。勿管名称如何变更,鱼市场始终承担上海市民个水产供应。
改革开放后,存在半个多世纪个交易场所,由于设备简陋、房子破旧,已经跟勿上时代前进个步伐。1983年,政府投资900万元人民币,翻新大楼、更新设备。到了20世纪末,杨浦滨江一带重新规划,原来个鱼市场统统敲脱改造成渔人码头,供市民们休闲观光。所以就有了后来个铜川路市场。
细心个读者会发现,江浦路市场是侵华日军另立山头造个,葛末肯定垃此前还有一个鱼市场存在。究竟来垃阿里呢?让我再讲拨侬听:1841年上海开埠,逐渐人烟稠密、市廛熙攘。民以食为天嘛,鱼行应运而生。1864年,就垃十六铺,出现了零星几家鱼行。后来勿断滚雪球壮大,到1935年,十六铺已经是行栈林立,有冰鲜鱼行23家,河鲜鱼行7家。买卖兴旺,俨然闹市。但大多数鱼行为杜月笙、虞洽卿等大亨所把持。
国民政府实业部眼看十六铺鱼市场生意介好,就想另起炉灶独揽管理大权,于是决定拨款筹建一个鱼市场,选来垃周家嘴岛(今复兴岛)为新建鱼市场个场址。因为复兴岛是上海唯一一个人工岛屿,地处黄浦江下游,交通方便,为海洋鱼货必经之地。实业部还派人赴日考察,收集建造鱼市场个资料。
鱼市场由“新泰昌营造厂”承建。7层高个办公大楼外形像一只渔轮,别具一格。大楼屋顶安装霓虹灯,“上海鱼市场”5个大字闪闪发光。轮船只要一进吴淞口,就能望到。夜里向更加醒目。
1936年5月11日上半天10点钟,全国规模最大个鱼市场举行揭幕典礼,各界人士五六百人参加。翌日凌晨3点正式开业,当天码头停靠三十几艘渔轮,进场交易个鱼贩子约4000人。
“八·一三”抗战爆发,鱼市场被日军占领,部分建筑毁于炮火。1937年8月18日,鱼市场宣布暂行解散。1个月后,正式通告鱼市场关门打烊。且当时吴淞口被日军封锁,鱼市场货源断档。于是全市鱼业交易中心仍旧返回十六铺。
一百五十多年来,上海最大个鱼市场路线图就是:十六铺到复兴岛再到十六铺到江浦路到铜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