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间一直把鸡比作凤凰。丁酉伊始,拙文鸡年话 “凤”,是解析凤字。
凤是凤凰的简称,雄的叫凤,雌的叫凰。凤飞凰舞,百鸟相随,“百鸟之王”凤凰的原形(主要指凤)有很多种:锦鸡的头、鸳鸯的躯体,大鹏的翅膀、孔雀的长尾、仙鹤的腿、鹦鹉的嘴,经过逐渐融合完美诸形象演化而来。在远古图腾时代凤被视为神鸟而予崇拜。凤又是传说中能给人民带来和平、幸福的瑞鸟,它那美丽的形象一直在民间广泛流传应用。甲文凤字系象形长短尾鸟的甲文“鳥、隹”二字糅莒演绎后加凤冠“辛”配成,林林总总近两百款,我们可以从多角度窥视凤的特征。胪列四款(图一):雍容之体态(图一1)、锦绣之尾羽(图一2)、妩媚之眼睛(图一3)、伶俐之钩嘴(图一4)……
凤与风
甲文的“风”借用“凤”字 ,风(風)是后造字。上古先人认为风动后面有凤,凤飞而带出风,故凤风共形。字根鸟辛组合的“凤”边,往往还有“凡”之形(图二1.2,2当是“凰凡”配)。一百多年来,甲文研究领域的有些大学者们用莫名的“跳跃式思维”方式,认为凤形边的“凡”,是“槃”或“盘(盤)”的古字,是凤字最为重要的因子。“凡”点出了凤凰有佛教修习所要达到“涅槃盘旋”不生不灭境界的特质。拙文要纠正的是:“凡”不是槃、盘初文。甲文时代并无佛教,“凡”与后来用于凤凰的佛语“涅槃”不搭界,“凡”自然也推不出凤飞之“盘旋”。那么“凡”到底指什么呢?这个“凡”在汉字队伍中是个不平凡的字,识定多多。前贤马辅《薇庼甲骨文原》云:凡“像二竿间张幔形,为最原始之布帆。风无形,不可象,然见帆孕风,即知有风,借帆以喻风。”我赞同识定凤之“凡”为帆的初文,独立的凡也是甲文风的一款,后造字“風”依然保留了凡字头。
现在可作梳理,凤风同形共字是有条件的。无凡的“凤”与风共形,因为“凤举生风”,是神鸟的凤,也是刮风的风。凤配上意为风吹布帆的“凡”,强调这是风,是风字的初文,就与凤无关;还有款甲文风,凤体周遭有表示尘土的四竖点(图二3,也有两三点),描绘凤展翅飞翔时掀起大风扬起了尘土,与有凡的凤一样,字义旨在强调风,所以亦单独指风。
需要介绍,正确厘清有凡无凡凤,有尘无尘凤之区别,是不凡的甲骨文学者叶玉森(1880—1933)。
谈凤与风,还必须添笔:久负盛名的一块“四方风”牛肩胛骨,记载有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神与对应四位风神的情况;此外另些甲骨中有将风分大小等级的卜辞,这部分甲骨铭文雄辩地凝结着殷商古人对风这一自然现象已具备了难能可贵的认知。
凤与朋
朋,古代货币单位。甲文(图三1.2)是两串贝壳或玉片系在同一根绳子上,五枚为一串,两串为一朋。多彩的贝壳玉片叠加并列串起的一“朋”两串玉片,很像憧憬中凤鸟尾羽,也像是张开双翅的大鸟,而用绚丽高贵的玉片组成的朋字藉为神鸟“凤”的用字,完全匹配。朋又是鹏的初文。两挂玉串,这种并列平等的双方关系,后被藉作尔汝之交的朋友朋用字。由于朋与凤字通假,具有高度盖然性的是,出自《尚书》形容祥瑞征兆的成语“有凤来仪”,源头系《论语》里同样吉庆欢愉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名句。
意未尽,填词收笔:
阮郎归·析“凤”感怀
骞翮风起崩云垂,大朋串贝翡。涅槃浴火几多回,卜辞覩细微。
赴苍梧,夷州随,月轮岂允亏。中华凤凰共于飞,高亢鸣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