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7年02月1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先从朗读开始
晏秋秋
  晏秋秋

  《诗词大会》火了,带动社会对诗词的关注,引发对小孩教育的大讨论。

  这个节目功德无量。

  现如今,熟悉古诗词的人越来越少。而有些所谓的白话诗,内容无非是三五字一换行,狂用情话、脏话、梦话。有的人作古体诗,却格律不通平仄不分,更有甚者,连韵都不押了,美其名曰,古诗新写。诗且如此,更不用说词了。有一些作词的人,能够把话讲清楚,那就不容易了,何苦偏要趟浑水?

  10多年前,在书店见过一本书,名为《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诗词》。翻开一看,200首诗词中,居然有一半,自己不能全篇背诵,只能记住一两句警句,当时内心颇为震动。如果市面上还在卖这本书的话,那么大概可以问一句:有多少成人,能把这200篇背诵下来?如果出版社不夸张,这只是“高中生必须掌握的诗词”,那么是不是可以得出结论——诗词离我们成年人,却越来越远了?

  不过,现如今,了解诗词拥有更多的途径,更方便的渠道。观古人小品文,常有记不起某句诗词,搜肠刮肚、百转千回、辗转反侧之语。但是如今,手机上搜索一下,名句、警句即在眼前。甚至有的诗词软件,可以让你按字、按场景、按节气搜索诗词。

  应该看到,古人们用智慧凝结成的诗词作品,确实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诗词,对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有着巨大的加成作用。

  受《诗词大会》的影响,很多家长开始要让孩子们去学习诗词了。虽然对诗词,我也是门外汉,但自己喜欢,也读过一些,有两点小小的建议。一是,诗词不能当饭吃,不能帮你解决买房、找工作的问题。有了这种心态,更有利于孩子学习诗词。二是,先从朗读开始。学习诗词,可以是一读,二背,三理解,四写。万事不要急,死记硬背的话,3个月就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境
   第B1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12版:人物/新民环球
开放与亲民,黄浦江更美
先从朗读开始
以文化创新解救“山寨”
道歉的诚意
青春诗神
别拿“观众审美低端”说事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先从朗读开始 2017-02-13 2 2017年02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