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网视舆情~~~
     
2017年02月13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视舆情
别拿“观众审美低端”说事
何小手
  何小手

  最近一些“非主流”的综艺节目刷爆朋友圈,《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以市场份额超过第二名30%的绝对优势,拿下收视榜首;另一个综艺节目《见字如面》,虽然播出有一段时间,但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节目没有过去综艺节目常见的夸张表演,没有搞笑煽情,相反是以传统文化元素作支撑,因此被评价为综艺界的清流。

  背诗,读信,综艺节目拿这些内容为何能吸引关注?很多分析都提到这类节目的形式,评论认为是制作方的真诚打动了观众。在综艺节目大兴颜值风的今天,这类节目似乎在故意颠倒这种传统,就内容而言这是一种创新,而对市场则是一种刺激,这意味着,过去不关注综艺节目甚至因对其不满而大加鞭挞的批评者,很可能转而成为这些清流综艺节目的观众。小清新,文艺青年们,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在豆瓣上的高评分证明,这类节目俘获了大量高要求、高品位的观众。

  一批清流综艺节目走红,是对传统综艺节目审美疲劳导致的,还是所谓价值规律在发挥作用,对于这样一个问题,要得出确切的结论可能比较困难。但可以分析过去的一些所谓主流观点,澄清其中的是是非非。中国的综艺节目过去普遍的特点,比如成为明星的秀场,比如靠引进甚至抄袭国外节目等,都备受诟病,很多节目浮夸却长盛不衰,对此一种常见的解读认为,是观众决定了节目制作方的选择,观众喜欢什么,什么节目赚钱,制作方就会做什么节目。

  这种观点概括来说就是市场决定论,即便对这类节目持批评态度的人,不少其实也认为是中国观众出了问题,确信是观众审美过于低端导致综艺节目的浮夸风。若干年前,国内以制作娱乐节目为特长的某电视台,决心改变“娱乐至死”的市场印象和批评,于是引进一部知名导演用心拍摄的电视剧,但结果市场反应并不好。大概从那时起,所谓市场决定论就更加深入人心,只要一批评综艺节目,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台下嬉笑的观众,认为他们的偏好影响了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

  一个长期以娱乐见长的电视台开始走严肃风,可能最初会受到市场的负反馈,因为外界可能会认为他们缺乏这种能力,而简单将这种反馈归咎于观众,可能就是一种误会。这是一种长期印象积累的结果,而要改变这种印象,献出诚意之作,可能就需要持续的努力。娱乐是一种低风险的事业,因为门槛低,因为中国观众长期沉溺在娱乐综艺节目的氛围中,但不能就此低估观众的智商,市场远比想象的要复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新民邻声/上海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军界瞭望
   第B06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7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8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9版:新民环球
   第B10版:论坛/新民环境
   第B11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12版:人物/新民环球
开放与亲民,黄浦江更美
先从朗读开始
以文化创新解救“山寨”
道歉的诚意
青春诗神
别拿“观众审美低端”说事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别拿“观众审美低端”说事 2017-02-13 2 2017年02月13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