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仿制行为是否涉嫌侵权,自有法律最终认定。在倡导创新精神、呼唤文化自信的今天,为什么一些山寨景观仍然时有出现?
事实上,作品的灵韵就在于独特性。一旦涉嫌抄袭,就算再惟妙惟肖、大气磅礴,观者也难以感到惊艳;相反,如果初衷是创新,哪怕生涩一点、粗糙一些,也胜过千篇一律。说到底,抄袭者不仅缺少敬畏,也缺乏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智慧和勇气。
借鉴与模仿,致敬与抄袭,有时未必泾渭分明。但真正有抱负的创作者,往往是坚定的文化自信者,常以原创为己任。唐代书法家李邕说“似我者俗,学我者死”,齐白石则认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们的创作观看似迥异,内在逻辑实则一致,即鼓励创新,而不能止步于模仿。
文化创造的进步,自然离不开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工作者这个共同体的引导,比如强化创新的价值取向,完善制度设计与奖罚机制,让创作者以创新为荣。而在某种程度上讲,文化消费者的态度和需求分量更重,随着他们的品位越来越高、口味越来越“刁”,那些低水平的仿冒者必将寸步难行。(王石川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