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新民健康/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2月1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寒”来了!防寒是养生大任
高媛
  高媛

  与冬季的“干燥寒冷”相比,有一种“寒”很容易被人忽略,那就是“春寒”。民间俗谚说:“惊蛰刮北风,从头再过冬。”眼下,正值开春,万物复苏,阳光和煦的中午更是有种“暖风熏得游人醉”的感觉,然而一到傍晚,气温明显降低,会带来又湿又冷的春寒。老话说得好,“反了春,冻断筋。”黄浦区中心医院中医内科主任任建素表示,之所以要警惕初春之寒,主要是因为风为春季主气,而寒、湿、燥、暑、热等外邪,多依附于风而入侵人体,故中医有“风为百病之长”之说。也就是说,春寒在风邪助阵下,较之冬寒会来得更猛,很容易导致老年人血压明显升高,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因气温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感冒和发烧。

  任主任介绍,冬春之际,气温不高,每天早上喝一碗热粥,能起到非常好的温暖作用。如果想快速热起来,可以吃火锅,也可以吃一些偏温性的食物。如可自炖人参羊肉汤、羊肉胡桃汤、海参羊肉汤、虫草炖羊肉等,提高羊肉的暖身功效;韭菜有健胃、提神、温暖作用,其辛辣味,能促进食欲,可用韭菜分别与虾仁、鸡蛋、猪肝、羊肾烹炒,都可增强其功效;牛肉性味甘平,有补胃脾,益气血,补肾壮阳,强筋骨之功效,对脾胃虚弱,便溏泄泻尤为适宜,体弱畏寒者食用效果尤佳。

  此外,寒冷的时候,不少人喜欢用喝酒的方法来抵御寒冷,任建素强调,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喝酒御寒其实是人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一般情况下人在喝酒之后,马上会感到全身温暖、发热,这主要是酒中的乙醇经过消化道进入血液后,使人体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使热量加快散发到体表,让人感到温暖发热;此外,乙醇随着血液循环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麻醉作用,使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敏感性降低,也就对寒冷的反应不敏感了。因此,不建议用喝酒御寒的方法,特别是对老年人更为不利。正确的御寒方法是多穿衣物,进行适当体育锻炼,适当增加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食物,能为机体提供较多热量,提高御寒效果。

  任建素提醒,春季防寒与冬季单纯的穿暖略有不同,而是强调一个“捂”字,即不要着急换装。假如衣服减得过早过快,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因此对身体健康有害无益。一方面,老年人和孩子在春季不要着急摘掉帽子、手套,脱掉厚袜子,否则容易降低身体免疫力;另一方面,女士不要太早换上薄衣薄裙和单鞋,如果实在想“凉爽”,可在中午或天气特别暖和时适当穿薄点儿,阴天及早晚时分则要尽量保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
   第A09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专版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阳光天地(222期)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脂肪肝将成为肝癌新的增长点
当心“吸进去”的肺癌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更健康
“春寒”来了!防寒是养生大任
新民晚报新民健康/健康+A23“春寒”来了!防寒是养生大任 2017-02-14 2 2017年02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