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们的城市在膨胀,又在膨胀中升高,人们乐滋滋地将自己裹夹在钢筋、水泥、砖头、管道中,并将此作为衡量和炫耀财富的标志之一。成功人士早已搬离了老小区,在高楼大厦里坐着电梯飞速上下,他们剩下的那个单元称之为“二手房”,也许房东都已经换了几茬。
你在楼幢里上下,不管是在老小区爬楼梯、还是在新高层坐电梯,认识其中的几个人?
屈指可数吧?按着楼层数上来……算了,管它,现在谁还有这闲工夫!早有很多“Q友”头像闪闪、“圈友”呼叫嘀嘀,先刷屏再说;等会出门还得挤在车上、堵在路上,不认识又怎么样,先走一步再说。
于是急匆匆到地下车库驾车,刚出小区门口,开了不到100米那个拐弯处,恰与来车一个刮擦,事故不大,擦破点油漆,本来可以协商,各自都买着保险。无奈对方女子不依不饶,不仅出口伤人,而且又打电话搬来一帮人,气势汹汹闹得沸反盈天,结果两败俱伤。等到交警和片警同时赶到,取了他们各自的驾驶证、行驶证登记,其中一位交警说:“这是何苦来着,都同一幢楼里住着,就为了这点小事!”这下他们终于是认识了,可偏偏用的是这种“不打不相识”的方式。
这时他的电话响了,母亲打来的,让他赶快送孩子去幼儿园。这几天妻子出差,孩子要住在奶奶家,由母亲帮着接送。母亲因要去参加原单位组织的退休人员活动,昨天晚上原本说好今天早上由他送孩子去幼儿园。那头催得急了,载退休人员去参加活动的大巴车已停在小区门口等着。他只得对母亲说,你先找家认识的邻居把孩子寄放一下。
母亲长叹了一声,“你倒是说得轻松,这幢楼几个单元楼里的人,你还认得谁?对门张伯他们上半年把房子卖了,买房的那家装修工都进来了。320施婶前段日子身体不适,她女儿把她接过去住段日子,说正在寻找养老院。其他楼上楼下不是新搬来的,就是出租的,放到哪一家让人放心?”
“那怎么办?我这里正好有点事,一下子走不开……”他嗫嚅着说。
“老底子话‘远亲不如近邻’,现在近邻差不多都是陌生人,你自己认识楼幢里几个人?”母亲反问他。那天退休员工活动母亲结果当然没有去参加。
这是朋友告诉我他不久前遇到的事,这事他觉得除了愧对母亲,心里似乎总还有另外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然后问我:“你认识楼幢里几个人?”
被他这一问,我也蒙了:有些印象吧,却似乎又都是些脸熟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