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熊猫外交”
熊猫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还做出过突出贡献。中国的全面抗战爆发后,美国的一个民间团体——救济中国难民联合委员会,在美国发起广泛的救济中国难民运动,给予了中国诸如医疗器械、药品、食品及现金等援助。为感谢该委员会对中国受难同胞的此种情谊,负责战时中国难民特别是儿童救济工作的宋蔼龄、宋美龄两姐妹,决定回赠该委员会一件礼品,就在此时,姐妹二人从收音机里听到一则有关美国的报道,说的是美国纽约布朗克斯动物园死去了一只美国仅有的中国熊猫,美国人民为之悲痛,美国舆论也为此专门发表悼念文章。
于是,宋美龄一面通过外交途径向美方传达这项决定,一面积极寻觅合适的熊猫。美方得知中国将赠送熊猫的消息后,十分兴奋。1941年9月23日,美国动物学协会决定派会长约翰·蒂文飞往重庆,代表布朗克斯动物园接收。
1941年l1月9日,宋氏两姐妹代表国民政府,在广播大厦主持隆重仪式,宣布以熊猫为国礼赠送美国,赋予熊猫亲善大使的国民外交意涵。美国驻华大使高思代表美方出席赠送典礼。中央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电台、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同时播出赠送仪式实况。
11月14日下午3时,美国专使蒂文携带着宋氏姐妹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赠送的一对熊猫,搭乘中国航空公司的班机飞离重庆,于当天晚上抵达香港。两天之后的16日,又离港飞往菲律宾的马尼拉,然后搭轮船于12月30日抵达纽约。据当时新闻称:这两只熊猫虽经过三万余英里的长途旅程,但并未受战事影响,仍活泼如初。据报道,它们被安置在纽约市立布朗克斯动物园一处花费15000美元的新家,并被断绝竹笋,改喂食婴儿麦片、橘子汁、牛奶、蜂蜜、生蛋。
就在运送熊猫的途中,珍珠港事件爆发。炮弹与熊猫,形成极鲜明的对比。在1942年1月5日出刊的《时代》杂志,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为年度封面人物。而在该期《自然科学》专栏则以Conveyed Panda(护送熊猫)为题,介绍这一对熊猫。此时距珍珠港事件发生不过一个月,透过熊猫可爱的形象,让美国人更了解中国的抗战,同情中国人民处境,进而乐意伸出友谊之手。
生来坎坷的熊猫“姬姬”
新中国向国外输送大熊猫,始于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学家于1955年在四川宝新县考察时捕获3只大熊猫,并把它们送到北京动物园。1957年5月,前苏联元帅伏罗希洛夫参观北京动物园时,被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吸引住了。1957年正值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于是,这其中的两只“平平”和“碛碛”就作为国礼送给前苏联。因为那时的科研水平无法对幼体大熊猫进行准确的性别判断,它们在前苏联生活了半年后,因怀疑都是雄性,碛碛被送回,1959年,另一只熊猫“安安”作为“平平”的配偶送到前苏联。然而,后来才发现安安并非雌性,碛碛才是。碛碛被送回北京动物园后,改名为“姬姬”。
姬姬的命运可谓生来坎坷,从前苏联回国后,差一点又去了美国。1958年年初,芝加哥动物协会找到奥地利动物商人海尼·德默,想从中国得到一只大熊猫,为此他们愿意以25000美元的高价购买。德默将他和妻子从肯尼亚带来的3只长颈鹿、2头犀牛、2头河马、2匹斑马送给北京动物园,北京动物园让他从3只大熊猫中选择一只作为回赠,最后他选中了被前苏联返还的姬姬。
然而,尽管芝加哥动物协会已经与海尼·德默谈好了价钱,但因为姬姬的“共产主义背景”,华盛顿政府禁止姬姬入境。遭遇挫败的德默,又找到中情局局长艾伦·杜勒斯,希望后者从中斡旋,说服美国财政部网开一面。当时美国有多个动物园都试图让这只大熊猫落户自家。艾伦·杜勒斯让他的助手们着手考虑熊猫问题,但艾伦·杜勒斯的哥哥约翰·福斯特·杜勒斯,当时正任国务卿,对中国持强硬立场,对此一口回绝。美国政府对大熊猫来美有着政治上的考量。美国媒体对此非常不满,《纽约时报》就称,熊猫之所以“被拒绝入境,是因为它来自共产主义中国。尽管美国重要的动物园请求网开一面,但是美国国务院依然认为如果让这只年轻的熊猫——动物爱好者和玩具厂家的最爱——进入美国,将违反禁止与共产主义中国贸易的法律”。
无法入境美国,德默只好带着姬姬展开了欧洲之旅,姬姬先后在前苏联莫斯科动物园、德国法兰克福动物园、丹麦哥本哈根动物园停留。作为二战后第一只到达欧洲大陆的大熊猫,姬姬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凯旋般的欢迎。在法兰克福动物园,姬姬的到来就吸引了意大利著名演员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前来拜访。1958年9月26日,海尼·德默带着姬姬来到伦敦。因为财政危机,最初,伦敦动物园只打算让姬姬停留3个星期,但后来,在私营企业的协助下,伦敦动物园以1.2万英镑的价格买下姬姬,最终她成为该动物园的大明星。一直到1972年7月,姬姬因病客死他乡,享年18岁,它的遗体被制作成标本,收藏在伦敦的皇家自然博物馆里。
有趣的是,姬姬还曾重回前苏联,不是“探亲”而是“相亲”。1959年,安安作为平平的配偶送到前苏联,可惜平平虽然得到精心照料,但却无法适应莫斯科的环境,在那里生活了3年就去世了。1966年,首先是英国方面向莫斯科动物园提出建议,希望让两只独居的成年异性熊猫“交流一下感情”,前苏联政府经过考虑后,同意了英方建议。
1966年3月,姬姬乘坐一架客机前往莫斯科,机身上印着“熊猫专机”几个英文单词,当飞机到达莫斯科机场时,这里已经有200多人在等待,其中包括英国大使、前苏联文化部官员、动物园工作人员以及大量新闻记者。有一位记者在当天的报道中写道:“我曾经去过世界上的很多机场,但从没有任何一位元首或国王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但是这次“相亲”很不成功,两位熊猫见面后互无好感,还一言不合就大打出手,所以只能作罢。1968年8月,安安又从莫斯科前往伦敦动物园与姬姬试亲,同居9个月后,还是无法产生爱的火花,最终不得不分开。姬姬去世两年后,安安也在莫斯科动物园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