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人:曹先生
天目中路772号原有多家无证小餐馆,去年12月,天目西路市场监管所接市民举报,曾上门执法,责令这些餐饮店关门或改变经营业态。但今年1月,其中一家拉面馆又死灰复燃,重新开门营业,店主不仅在门外的台阶上架设炉灶煮面,而且使用液化气钢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们向有关部门多次反映,但拉面馆仍照开不误。希望晚报能督促相关部门,早日解决这一扰民的“老大难”问题。
去调查
接到求助后,记者来到现场,天目中路772号有多家门面,其中桂林米粉、沙县小吃等几家餐饮店或已关门停业,或正在内部装修,唯独一家拉面馆仍在经营。正值中午,前来用餐的顾客络绎不绝,但走进店内,墙上却不见营业执照和餐饮服务许可证,地面上、桌子上更是油迹斑斑,而拉面馆的“厨房”,竟设在了门外的台阶上,店主在此支起炉灶,烧水煮面。
据附近居民介绍,这家拉面馆已经开张多年,去年12月,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曾上门执法,要求沿街的无证餐饮店停业或转型,随后包括拉面馆在内的几家餐馆果然关门大吉。谁料今年1月,这家拉面馆可能觉得“风头”已过,居然又卷土重来,重新经营起了拉面生意,而且未取得相关营业许可。居民们再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拉面馆仍营业至今,“他们煮面都是用液化气钢瓶,楼上就是居民住宅,万一发生意外,就殃及全楼居民了!”
盼结果
记者致电静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辖区街道曾多次牵头天目西路市场监管所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对这家拉面馆开展联合执法取缔行动。去年12月,天目西路市场监管所对房东上海华诚招待所相关人员进行约谈,要求企业自行终止合同,或促使经营者改变经营业态,后来该店便停止了经营活动。针对居民反映的今年1月拉面店又重新开张的情况,天目西路市场监管所将再次上门约谈经营者张某,责令其停止经营。
截至记者发稿时,市民反映拉面馆依旧在无证经营中,希望相关部门能“说到做到”,真正行动起来,彻底消除群众的“心头患”。本报也将继续关注。
本报记者 房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