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交通需求预测,淞沪路-闸殷路-三门路节点流量较大,从空间上分离“到发”和“过境”两类交通,能有效降低交通干扰。因此,根据规划,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工程采用双层“Y”字型,在闸殷路-淞沪路南和淞沪路北-淞沪路南方向设置下立交,其中淞沪路与闸殷路暗埋段总长约1275米,地下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形式,地下立交设计车速40千米/时。下立交通车后,江湾、五角场地区的交通与城市综合治理将实现整体升级。
道路施工“占一还一”
隧道股份路桥集团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工程常务副经理韩建勇表示,为了不影响主干道淞沪路的交通通行,道路施工将采取“占一还一”措施——向淞沪路闸殷路附近的一块空地“借道”做一条临时通行的新车道。这样即使施工,原有的道路也只是被“平移”到边上的新路去了。
临时通行的车道,和原有车道一样,会安装指示标识,红绿灯。而要实现两条道路的精准切换,就要进行道路翻交。韩建勇说,趁着春节期间车流量较少,在2月8日上海初雪的晚上,当时工人们都已返乡过年,是24名管理人员走上马路,在交警的监督指导下,从晚上9时到凌晨4时,完成了淞沪路(民府路至闸殷路段)、闸殷路(淞沪路至民府路段)两条马路的道路翻交。“这两天,已经有70、80名工人返沪,正在紧锣密鼓准备施工前的材料、设备,力争在3月全面开始施工。”
诸多难点需要攻关
按照规划图纸,淞沪路-三门路下立交工程施工区域边界离东侧的轨交10号线仅一米多,且沿地铁平行开挖的长度达1.1公里。“这在上海目前所有工程项目中,是前所未有的。”韩建勇告诉记者,这些工程之“最”,给施工带来了不小难度。
为减少对轨交10号线造成的影响,去年夏天,他们在西侧先行施工了27组试验桩,并在和地铁距离相同的位置挖孔,埋入仪器设备来检测孔体是否发生沉降、倾斜,孔体周边的地表有没有沉降或上抬,这些数据将为后期正式施工提供相应的参考数据。韩建勇表示,第一批试验桩取得的效果很好。接下去,他们还将再做3批试验桩,扩大试验范围。
本报记者 裘颖琼